海外買家選擇供應商的標準
對于很多外貿業務員來說,“一張報價打天下”可能是最簡單,也最容易操作的工作方式。 可是,一旦遇到了客戶反饋和疑慮,那么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主動地降價,或者要求對方提出目標價格,如果不接受就沒法繼續下去了。實際上,在 國際貿易 中,不同地區的買家對價格評判標準是有很大差別的,價格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對于西歐和美國的買家來說,質量是永遠排在第一位的,要求供應商有良好的認證標準,生產工藝等等。因為歐洲的契約文化和嚴謹的法律制度,質量不好的產品是無法被市場所接受的,一旦發生問題,產品就會被無條件召回,并且要支付高額的賠償金。排在第二位的是準確的交期。準確的交貨期,才能保證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使每個環節都能夠及時準確的運轉。這也是我們很多企業所欠缺的意識,無條件地延遲交期,是客戶最無法接受的“劣跡”。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務理念。 浙江一家生產電路芯片的工廠參與美國的一個樓宇工程的報價,單價比另一家工廠高5美分,但是最終客戶還是選擇了他,原因很簡單,這家工廠以前與GE合作過。客戶的理由是,與GE合作過的企業,了解整個市場的服務理念,盡管報價高了5美分,但是這個理念的價值可能值20美分。而價格,只能排到第四位。歐洲采購商中有個著名的“價格三日理念”,即價格只存在于三個時間段,了解當地的銷售價格階段,尋找供應商的報價階段,成交階段。而在這之后,全世界的人都會把價格忘掉,只會關注產品能不能及時交付,有沒有發生質量問題,產品運輸當中的破損率,以及是否有客戶投訴等等。 對于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以及東歐地區買家來說,價格是被十分看重的。由于經濟模式依然保留了過去幾十年中大規模集中采購,集中分銷的所謂集約式經濟形勢。其特點是通常訂單量很大,但是同時對價格的要求很高,會不斷的壓低供應商的價格,而最終與報價最低的供應商合作。而對于質量,要求則不那么嚴格了,甚至于有的客戶主動要求供應商通過降低質量標準,來達到降低價格的目的。并且,銷售較低質量標準的產品,造成縮短產品的使用年限,來獲得循環的訂單。 而對于東南亞,中東一些國家,由于經濟規模較小,一方面對價格有相當的要求,但是同時其他不確定的因素也很多,在工程招標、建設、商業采購中,人際關系,傭金,以及桌面以下的因素往往成為交易是否成功的主導。 因此,作為業務員來說,單純的與客戶討論價格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增強同客戶的溝通,對客戶進行差異性分析,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性質的客戶,采取針對性的營銷推廣方案,才能夠在 國際貿易 中占有主導。善于分析客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立于不敗之地。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