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校車訂單會有比較密集的釋放,預計全年市場規模將沖到8萬-10萬輛,明后兩年還會繼續上升。”在2月15日召開的首展國際校車展覽會上,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楊國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政府自上而下推進的校車工程吸引了業界的目光,宇通、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安凱、北汽福田等國內主流客車公司紛紛趕來 “搶單”,甚至連美國專業校車公司BlueBird(藍鳥公司)也不惜重金將一輛12米長的校車運至北京進行展示和招商。如果按照目前國內校車平均30萬元的售價來計算,8萬輛則意味著一個200億元規模的新市場即將啟動。
校車市場雖大,但發展模式尚不清晰。公交車市場拖欠款的行業頑疾,或成為校車市場發展的前車之鑒。
200億元市場啟動
2月15日,位于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的3號館人頭攢動,人們圍著各家公司推出的醒目黃色校車進行參觀和咨詢。或許沒有預料到參觀人數會如此眾多,多數廠商都沒有準備洽談室,于是各種業務咨詢就在展示的校車上進行。
“我們看好校車市場,目前正在跟有興趣的商業伙伴進行商談,將藍鳥校車引入中國市場。”來自美國的BLUEBIRD校車公司產品經理柯迪森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沒有預料到國內客戶對藍鳥公司如此關注,事先準備的宣傳資料和名片在短短兩小時就發放一空。
藍鳥公司所展示的這款12.6米的標準美版校車,是一輛即將交付美國佛羅里達州客戶的樣車,售價為7萬美元。如果不包含關稅等費用,這款校車的價格并不算太昂貴。“在美國,我們的客戶還可以以月供的形式購買。”柯迪森稱。
與千里迢迢趕來參展的美國校車廠商相比,中國的客車廠商顯得更為主動。宇通客車在其展位上展示了四款“長鼻子”校車。據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兵介紹,去年宇通的校車銷量為3000輛,這一數字占據2011年全國專用校車銷量的近一半。
與宇通客車展臺毗鄰的是廈門金龍聯合汽車針對校車新政緊急研發了一款長鼻子“智慧校車”,并發布了其智慧校車運營管理系統。這一系統融合了GPS、視頻監控和錄像、行駛限速、上下車人數統計、身份識別、指紋識別等諸多電子功能。
“加裝這一系統只需要2000多塊錢,收益并不多,我們看重的仍然是對校車監管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金龍聯合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楊國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除了在廈門的幼兒園和學校試點運營外,廈門金龍還正在配合福建交通管理部門進行校車監管系統的普及。在校車工程被納入福建省教育惠民工程后,福建計劃在3年內將非專用的校車更換為國標校車,其中2012年計劃更換1238輛。
“根據調查,校車的需求市場來自于縣鄉,每個縣的需求量為100輛,未來中國校車市場的保有量肯定將超過美國。”楊國軍說。據悉,廣州、山東、遼寧、吉林位居專用校車市場保有量前列,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專用校車保有量僅為個位數。相比之下,發展多年的美國校車目前市場保有量為38萬輛。
“校車的普及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沒有關系,僅取決于當地政府的重視程度。”楊國軍說,“所以普及程度有多快不取決于市場,而在于政策資源的傾斜。”
校車微利或成“公交第二”
數據顯示,國內專用校車市場從2008年的56輛上升至2009年的702輛,2011年增長到6315輛,增長幅度明顯。針對校車市場,各家客車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校車事業部,針對這一市場進行重點營銷。
針對校車市場會不會重蹈公交車市場的覆轍,楊國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校車購置費用的拖欠款情況也存在,但沒有公交行業嚴重,因為政府采購方式能夠解決購車資金一次到位的問題。”
事實上,公交行業特殊的采購與回款方式曾經困擾了國內眾多的客車公司,批量性的公交車訂單令各家公司競標慘烈,但是車款回收卻是行業頑疾,甚至嚴重影響到公司利潤。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兵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校車經營采用的是一種類似福利性質的市場運營模式,數量沒有公交車龐大,因此不會重蹈公交車行業的覆轍。
事實上,由于公交集團公司下設校車運營部進行專項經營的方式在各地仍然較為普遍,因此校車與公交車的采購與運營仍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從事校車運營的代表人士處也了解到,與公交車一樣,政府資金能否到位并進行補貼,是困擾各運營部門采購校車的一大難題。
“采購校車的任務是肯定要執行的,但如果政府不出錢,我們就不能先行購買。”山東濱州的客運公司的一位代表向記者坦言。
車輛購置的一次性支出并不是一筆小數目。由于校車專車專用的屬性,校車閑置率高、司機收入低下都成為運營部門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
“由于市場競爭充分,中國客車業已是微利行業,3%~5%的低利潤率是行業常態。”王文兵表示。
目前,微利經營的趨勢也已經從客車整車廠漫延至上下游的零部件廠商。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躍進底盤業務的技術支持孫華西指著其公司展示的一款10米專用客車底盤說,“底盤上每一個支架的價格都是透明的,因此根本不可能要求高利潤,供應商的利潤還要低于客車整車廠。”
“初期目標并不是從校車市場賺錢,公司贏利的重要來源仍然是大中型客車。”另一家客車公司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對校車這個新的細分市場是要插旗占領,掌握市場主動權,同時校車訂單如果數量太多,在產能上和利潤上都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