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香港3月8日電---當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去年出現在日本福島幫助處理核災難的時候,鮮有產業觀察查人士會想到這家代表德國制造業實力的公司不久就將被中國三一重工所收購。
被稱為中國卡特彼勒(CAT.N: 行情)的三一重工(600031.SS: 行情),和徐工集團、中聯重科(1157.HK: 行情)(000157.SZ: 行情)等其它頂級國內工程機械制造商,正在加快海外收購步伐,而這些收購的目標給它們帶來的將不僅僅是技術。
中國的工程機械巨頭的海外收購,并非僅僅是拆除生產線運回國內,它們所追求的是品牌認知度和建立分銷網絡,并實現在三年內將中國推上全球最大工程機械出口國寶座的目標。目前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的規模達到1,500億美元。
瑞銀亞洲投行部門主管David Chin說:“工程機械領域是中國可以大施拳腳、走出去并奪取更大份額的領域。”
僅僅幾年前,中國的機械制造商在國外還是默默無聞,如今它們卻已經在書寫傳奇。據行業數據提供商KHL Group,2010年以營收計全球50大工程機械廠商中,中國廠商的營收占比達15%,而2003年則僅為1.6%。
中國工程機械廠商的海外擴張步伐將加快。
國有企業徐工集團去年營業收入為870億元人民幣(138億美元),相對于同期卡特彼勒營收的約四分之一。2011年該公司在歐洲進行了兩項收購,并表示正在尋求更大的海外資產,以實現2015年營收3,000億元人民幣、坐上全球行業“探花”位置的目標。
中國媒體曾報導,徐工集團或會收購德國混凝土泵廠商施維英(Schwing GmbH)的股份,不過徐工發言人拒絕置評此事。
此外有德國銀行業消息人士對路透稱,一家中國公司正對施維英有意,其中有人稱“可能會達成類似普茨邁斯特式的交易”。
瀏覽中國海外收購相關圖表,請點選(r.reuters.com/ruc96s)
瀏覽全球工程機械廠商排名圖表,請點選(link.reuters.com/quc96s)
**戰略轉變**
他們在完成收購后的戰略也發生轉變。中聯重科2008年收購意大利混凝土機械廠商CIFA時,保留了國外管理和生產團隊,成為第一家這樣做的大型中國建筑設備廠商。這項收購讓中聯重科得以將觸角伸向逾70個國家。
三一重工1月表示,德國將成為其在中國境外的混凝土機械業務新總部。中國最大的推土機制造商山東重工集團今年也表示,將保留新收購的意大利豪華游艇廠商Ferretti的管理層和生產基地。
隨著歐元區的經濟不確定性加深,被收購企業的工作崗位得以保留深受大家歡迎。
“我們的很多中國諮詢客戶真心傾向保留他們收購的海外業務,”普華永道在華的中國公司財務團隊負責人Gabriel Wong說。該團隊為中國國內客戶的并購交易提供諮詢服務。
“因為中國企業希望保留全球業務,這讓收購變得更加容易。”
公司股東們開始留意到這點。
繼2011年表現不佳后,中國建筑設備制造商股價出現反彈。中聯重科H股今年迄今已跳漲33%,表現超越恒生指數。HSI同期13%的漲幅。其A股同期漲幅也高達29%。
三一重工股價上漲了14%,徐工集團旗下上市分公司徐工機械(000425.SZ: 行情)年內迄今上揚了逾10%。中國滬綜指。SSEC同期漲幅為10%。
“海外收購有助于提高中國機械制造商的技術水平,長期來看有利于整個行業,”招銀國際證券的分析師Steve Wong說。
**新指標?**
中國是以銷售額計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部分受助于2008年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兆)經濟刺激計劃。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將建筑設備制造商推到了聚光燈下。
KHL Group的2011年Yellow Table報告顯示,由曾被評為中國首富的梁穩根創立的三一重工目前是全球第七大建筑設備制造商,中聯重科和徐工則緊隨其后,分別排名第9和第10。該報告涵蓋了該行業全球排名前50位的制造商。卡特彼勒位居第一,日本小松制作所(6301.T: 行情)排名第二。
中國暨南大學MBA教育中心副主任鄧地表示,三一重工或成為人們評估全球化和“中國制造”轉型的新指標。今年1月,三一與德國普茨邁斯特簽署了并購協議。
“從市場表現與核心技術方面衡量,這可能是中國制造企業首次能在一個全球性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鄧地表示,他指的是三一在全球混凝土泵銷售中排名第一,以及普茨邁斯特在混凝土泵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三一重工目前的市值為170億美元,中聯重科和徐工機械分別為117億美元和51億美元。而卡特彼勒的市值為701億美元。
但分析師表示,各方競逐有限的海外優質資產,或將推高收購價格,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要搶先取得好交易也可能是一項挑戰。
“中國企業往往在交易沒人垂青之際出手,”最大的中歐私募股權基金Mandarin Capital Partners的執行合伙人Alberto Forchielli表示。
他并稱,與中國買家的交易往往會曠日持久,他指的是伴隨大多數交易的漫長行政審批程序。
雖然一些中國企業因國家安全和利益問題而難以達成海外交易,但若建筑機械公司的規模較小,且所涉技術不太敏感,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就較高。
“我認為大型公司和相對低調的中型公司的收購有很大不同,”德國諮詢公司Simon Kucher & Partners董事長Hermann Simon表示。
“中型公司的收購交易通常不會受政治因素的干擾,除非是防務等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