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躍峰是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個國慶節,他過得可不太好,一則從歐盟委員會發來的消息,讓他的心情跌至谷底。
9月26日,應歐洲自行車生產商協會的申請,歐盟對原產于中國,自印尼、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突尼斯轉口的自行車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歐盟在官方公報中稱,有證據表明中國自行車廠商通過上述地區轉口至歐盟以規避反傾銷稅。據了解,歐盟相關機構將在9個月內決定是否增加反傾銷稅額度,并在此后的6個月內宣布最后的措施。一旦裁決成立,上述地區輸歐的涉案產品也將被征稅。
由于歐盟不斷設障,鳳凰自行車等中國產品已常年被歐盟拒之門外。俞躍峰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歐盟對自己市場的過度保護,令中國企業很難突破。“歐盟正試圖用盡國際貿易法中的貿易救濟手段將中國自行車阻擋在外。”自行車案代理律師、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江家喜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說。
歐盟“鐵了心”
歐盟接連運用貿易救濟手段,對中國自行車發難的做法,出乎江家喜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為歐盟在此案上表現出“一反到底”的決心。歐盟最早對原產于中國的自行車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可追溯至1991年10月。而后,伴隨著多次日落復審,懲罰性關稅稅率也在逐漸增加。
去年10月,歐盟在最近一次日落復審中表現出強烈攻勢,最終決定將已經執行18年的自行車征稅期再延長5年至2014年,稅率達48.5%。但由于中方的積極應訴和施壓,歐方被迫在今年3月主動發起全面臨時復審,以重新計算稅率。
在不足一年的時間里,歐方再次發起復審的情況非常罕見,被業界視為中國自行車產業的“破冰”之機,這甚至給已經對應訴長期麻痹的中國自行車廠商帶來了希望的曙光。“由于那次臨時復審是歐盟提出的,所以我們覺得把握比較大,就聯合十幾家企業一起應訴。”俞躍峰說。
令人意外的是,反傾銷還沒有結果,歐委會在4月又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產自行車和其他非機動腳踏車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這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高級商務專員張培生看來,是歐盟為防止反傾銷措施翻盤而采取的“雙保險”策略。
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第三板斧——“反規避”緊接而來。歐盟稱,得到的證據表明,中國自行車行業為了規避反傾銷稅,將部分零部件組裝業務轉移到印尼、斯里蘭卡和突尼斯等地。根據歐盟提供的數據,2009年~2010年,歐盟從斯里蘭卡進口的自行車數量增加了近1倍,占2010年歐盟自行車市場5%的份額。歐盟懷疑這可能與中國自行車廠商規避反傾銷稅的行為有關。
江家喜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在所有貿易救濟手段里,歐盟已經組合使用了反傾銷、反補貼和反規避,現在只剩下“保障措施”:該手段是在世貿成員針對進口激增并對其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威脅時,不論是傾銷還是補貼行為,都可以采取限制進口的措施。“但經過近20年的反傾銷,輸歐的中國自行車很難在短期內出現激增情況,因此歐盟不太可能用到這種手段。”江家喜說。
企業缺信心
面對歐盟的強硬,中方的立場也很明確:歐盟所謂的產業傷害與中國自行車沒有因果關系。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相關負責人曾發表談話稱,目前中國對歐盟自行車出口量占歐盟市場的份額僅為2%~3%,不可能對歐自行車產業構成損害。
張培生也表示:“中國對歐盟自行車出口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300萬輛降到現在的六七十萬輛,但與此同時,歐盟自身的自行車產業卻沒有什么起色。”
業內人士分析稱,作為反傾銷的延伸,歐盟此次祭出的反規避措施又是貿易保主義的表現。這讓此前重新對歐出口燃起希望的中國廠商再度灰心。江家喜表示,由于此案時間跨度較大,企業應訴的信心已被削弱殆盡。“大家之所以對歐盟的案子應訴意愿不高,一是因為歐盟向來對自己產業的過度保護和裁決不公,二是因為企業打官司的成本太高。為什么要花高昂的成本去做一件成功率很小的事情呢?”俞躍峰說。
目前,歐盟對自行車案的全面臨時復審還在進行當中,前途未卜,反規避措施的出臺無疑再次讓中國自行車廠商心傷。
在江家喜看來,歐盟的行為也會讓自身利益受損。由于多年實行產業保護,歐盟市場的自行車價格已經被推得很高,稍微高端些的自行車均價已經達到每輛600~800美元,而中國產自行車的售價僅為100~200美元。“這對歐盟消費者是不利的,尤其對歐盟積極推行的綠色環保政策不利。”
鳳凰自行車早已停止對歐出口,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轉而將重心放在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但今年鳳凰對這些市場的出口也不見起色。“這也是整個自行車行業的狀況。”俞躍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