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董明珠,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她獨創的“格力營銷模式”,
這位銷售起家的商界女強人,被尊稱為“中國營銷女皇”,
但董明珠關注的不僅僅是銷售業績,她還看重別的東西,
比如,品質和技術——董明珠認為,擁有這兩樣,格力電器不怕經濟調整,
比如,社會責任——董明珠認為,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都和社會息息相關,
比如,國家利益——董明珠認為,中國企業要走出去,要對得起國家形象……
7月18日下午,珠三角大地驕陽似火,在毒辣辣的陽光下,連草兒都枯萎了。
珠三角的許多企業家心情好不起來——不是因為天氣,而是經濟形勢——次貸危機造成國外需求減少、人民幣升值、油價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每一條都是對珠三角出口導向型企業一記重拳.
“我們可能還會做一些并購,但我們不會乘人之危惡意去收購別人,而且,并購對象能不能執行格力的管理體系,是否認同格力的企業文化,是我們考慮最多的。而且,兼并、收購也要講雙贏,如果我能擴大產能,被并購企業也能起死回生,這樣雙贏的事情才可以干。”董明珠十分注重被并購對象的兼容性。
面對這輪經濟調整,許多企業經營發生困難,紛紛伸出手希望政府援助。董明珠認為,好的企業面臨現在這樣的經濟形勢,照樣可以順利過關。
1991洪水來襲對于新頒布的《勞動法》,很多人認為實施該法提高了企業的勞工成本,是造成企業經營不善的重要原因。而董明珠認為,其實新頒布的《勞動法》并沒有太多新內容,只是將以前頒布的各種勞動法律法規、政策系統梳理了一遍。董明珠認為,一個由社會責任的企業應該愛護員工,只有這樣員工才能熱愛企業,如果連最基本的員工待遇與福利都保障不了,那這個企業何談發展?
董明珠經常強調一句話:做企業不需要搞太多的政府公關、也不需要太多的國家資金支持、不需要借助媒體,通過炒作來擴大影響力,也不需要通過大量廣告,把自己包裝成名牌。只要把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做好了,銷售模式和服務還可以,企業的競爭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之所以這樣認為,董明珠的理由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政府也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則辦事;你把企業的產品包裝成名牌,但自身質量和服務不過關,怎么能經得起考驗?只有產品品質好,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
企業應該做國家棟梁
在訪談中,董明珠強調最多的就是企業的發展要服從國家利益,要講社會責任。
這位說話時激情十足的女企業家,談及經營失敗的企業時,她直言不諱地痛斥:經營企業失敗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任,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董明珠坦言,她決不允許格力電器失敗,所以每一步決策都要考慮細致周到。
董明珠認為,如果算上格力電器的上游企業、下游經銷商,格力電器經營好壞,可能關系到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生計。
正因為如此,董明珠才不允許自己失敗。
那么,企業到底對國家、對社會哪些責任呢?董明珠歸結為一句話:企業不但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還要做國家棟梁。
“走出國門就代表國家形象,繳納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來源,企業快速發展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企業還要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無論哪個方面,企業都要對得起國家與社會。”董明珠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含義十分豐富,覆蓋到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
“格力電器已連續8年列家電企業納稅榜首位,2008年上半年,我們的納稅額就超過了10億元。”董明珠認為,一家企業效益好不好,對國家貢獻大不大,不應該只看銷售收入,而更應該看納稅額。
除了納稅外,董明珠還十分看中員工待遇、福利和發展空間。董明珠給自己定下一個指標,那就是讓格力電器的80%以上的一線產業工人拿到大專文憑。“這樣的話,他們哪怕以后離開格力,在別的地方也有發展空間。”董明珠不但考慮到了員工的現在,還想到了他們的未來。
有人參觀后格力電器的宿舍區后感慨,格力電器的產業工人住宿條件比北大學生宿舍要好。
正是因為董明珠的精心考慮,在珠三角連年鬧“民工荒”、“技工荒”時,格力電器的員工流動率很低,格力電器的員工中,90%以上在格力服務4年以上。
員工隊伍的長期穩定,也給格力電器的發展帶來了無窮動力。2007年10月,格力電器的產業工人張樹源當選為十七大代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一位來自河南農村的搬運工,成長為擁有多項發明成果的大型國企機修班長,張樹源因此成為農民工的典型代表。
董明珠對格力電器要求很高,她對自己也是如此。
“現在許多民營企業家,總是在許多場合強調自己有多少資產,許多媒體也老是關注個人財富榜,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浮躁的心態。企業家應該注重自己給社會創造了什么。”董明珠對各種財富榜一臉的不屑。
“我不會炒股,不會賣掉手里的格力股票,我董明珠算不上什么富豪,但我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臨近采訪結束時,董明珠這樣意味深長地表示。
很久以前,男人寫下規則,制定了標準,這些規則和標準主宰著今天的商業環境。為了在這個依然是男人把持的財經界取得成功,她們憑借怎樣的獨特魅力,游刃有余,大放異彩?
“財經名女圈”關注財經界名女,讓讀者感受她們非同一般的人生。
董明珠表示,格力商用空調的出口兩三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目前產品出口地區已經遍及西班牙、美國等幾十個國家,南非2010年世界杯的場館也用了格力商用空調。“格力對商用空調市場也是志在必得。”董明珠認為,這塊市場潛力很大。
和很多企業出口到國外的產品利潤微薄不同的是,據董明珠介紹,格力的巴西工廠,毛利率有30%以上。
為了更好地推廣格力品牌,格力正在海外復制其國內成功的專賣店模式。據介紹,目前格力全球的專賣店數量已經突破1萬家。
董明珠表示,格力的專賣店不僅已經開到了發展中國家,也開到了發達國家,這項工作還在穩步進行之中。
只要具備核心競爭力,
就能面對經濟調整
2008年7月,中國最熱的經濟話題無疑是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從緊的貨幣政策等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到底會受多大沖擊。
當同樣的命題拋給董明珠時,她的回答是:企業只要具備核心競爭力,就不怕經濟調整。
在董明珠看來,核心競爭力來自銷售、技術、管理和服務,而最為核心的又是優質的產品和先進的技術。
“格力電器對科研經費從來不設比例限制,可以說是只要在格力能承受范圍內、對格力發展有利,多少科研經費我們都愿意拿出來。”對于科研經費,董明珠從不吝嗇。正因為這種大方,讓格力電器拿到了1500多個專利技術、300多個發明專利。
之所以如此強調核心技術,和格力的一次經歷有關。2001年格力進入多聯機領域,按照當時中國企業的慣常做法,走捷徑到國外買技術,但被對方一口回絕,他的理由是:這個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領先的,我怎么可能賣給你呢?格力從此明白,單靠引進,最多只能買到二線技術,而永遠不可能領先世界潮流。
正因為較高的科研投入,格力電器在海外市場上才有話語權。高精度空調領域對技術研發要求很高,但格力在這個領域做得同樣有聲有色。
近年,格力電器拿到了印度電信基站定制得商用空調大單,這筆價值2000萬美元的訂單,是中國空調史上最大的單筆訂單。
董明珠認為,格力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正是得益于格力技術人員針對通訊行業的特殊要求,不斷進行技術攻堅,連續攻克了智能化高精度溫度控制、遠程監控、故障自行診斷與處理、高顯熱運行等技術難關。
正因為如此,董明珠面對不利的經濟環境信心滿滿,“目前很多廠家都還在依靠貼牌和低價的方式開拓國際市場,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和海外市場的困難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格力依靠依靠技術和品質取勝,所以這些困難能承受得住。”
格力電器能承受得住困難,但有些規模較小的家電企業則加入了停產半停產的行列。格力電器會不會乘這樣的機會加速擴張?董明珠認為,格力電器不能乘人之危。
“我們可能還會做一些并購,但我們不會乘人之危惡意去收購別人,而且,并購對象能不能執行格力的管理體系,是否認同格力的企業文化,是我們考慮最多的。而且,兼并、收購也要講雙贏,如果我能擴大產能,被并購企業也能起死回生,這樣雙贏的事情才可以干。”董明珠十分注重被并購對象的兼容性。
面對這輪經濟調整,許多企業經營發生困難,紛紛伸出手希望政府援助。董明珠認為,好的企業面臨現在這樣的經濟形勢,照樣可以順利過關。
對于新頒布的《勞動法》,很多人認為實施該法提高了企業的勞工成本,是造成企業經營不善的重要原因。而董明珠認為,其實新頒布的《勞動法》并沒有太多新內容,只是將以前頒布的各種勞動法律法規、政策系統梳理了一遍。
董明珠認為,一個由社會責任的企業應該愛護員工,只有這樣員工才能熱愛企業,如果連最基本的員工待遇與福利都保障不了,那這個企業何談發展?
董明珠經常強調一句話:做企業不需要搞太多的政府公關、也不需要太多的國家資金支持、不需要借助媒體,通過炒作來擴大影響力,也不需要通過大量廣告,把自己包裝成名牌。只要把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做好了,銷售模式和服務還可以,企業的競爭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之所以這樣認為,董明珠的理由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政府也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則辦事;你把企業的產品包裝成名牌,但自身質量和服務不過關,怎么能經得起考驗?只有產品品質好,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
企業應該做國家棟梁
在訪談中,董明珠強調最多的就是企業的發展要服從國家利益,要講社會責任。
這位說話時激情十足的女企業家,談及經營失敗的企業時,她直言不諱地痛斥:經營企業失敗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任,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董明珠坦言,她決不允許格力電器失敗,所以每一步決策都要考慮細致周到。
董明珠認為,如果算上格力電器的上游企業、下游經銷商,格力電器經營好壞,可能關系到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生計。正因為如此,董明珠才不允許自己失敗。
那么,企業到底對國家、對社會哪些責任呢?董明珠歸結為一句話:企業不但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還要做國家棟梁。
“走出國門就代表國家形象,繳納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來源,企業快速發展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企業還要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無論哪個方面,企業都要對得起國家與社會。”董明珠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含義十分豐富,覆蓋到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
“格力電器已連續8年列家電企業納稅榜首位,2008年上半年,我們的納稅額就超過了10億元。”董明珠認為,一家企業效益好不好,對國家貢獻大不大,不應該只看銷售收入,而更應該看納稅額。
除了納稅外,董明珠還十分看中員工待遇、福利和發展空間。董明珠給自己定下一個指標,那就是讓格力電器的80%以上的一線產業工人拿到大專文憑。“這樣的話,他們哪怕以后離開格力,在別的地方也有發展空間。”董明珠不但考慮到了員工的現在,還想到了他們的未來。
有人參觀后格力電器的宿舍區后感慨,格力電器的產業工人住宿條件比北大學生宿舍要好。
正是因為董明珠的精心考慮,在珠三角連年鬧“民工荒”、“技工荒”時,格力電器的員工流動率很低,格力電器的員工中,90%以上在格力服務4年以上。
員工隊伍的長期穩定,也給格力電器的發展帶來了無窮動力。2007年10月,格力電器的產業工人張樹源當選為十七大代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一位來自河南農村的搬運工,成長為擁有多項發明成果的大型國企機修班長,張樹源因此成為農民工的典型代表。
董明珠對格力電器要求很高,她對自己也是如此。
“現在許多民營企業家,總是在許多場合強調自己有多少資產,許多媒體也老是關注個人財富榜,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浮躁的心態。企業家應該注重自己給社會創造了什么。”董明珠對各種財富榜一臉的不屑。
“我不會炒股,不會賣掉手里的格力股票,我董明珠算不上什么富豪,但我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臨近采訪結束時,董明珠這樣意味深長地表示。
很久以前,男人寫下規則,制定了標準,這些規則和標準主宰著今天的商業環境。為了在這個依然是男人把持的財經界取得成功,她們憑借怎樣的獨特魅力,游刃有余,大放異彩?
“財經名女圈”關注財經界名女,讓讀者感受她們非同一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