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曾經說:“美國變成了這樣一個國家:人們靠賣房為生,而人們買房的錢又來自中國。”這句話描述了這樣兩個事實,一是美國的經濟靠房地產拉動,二是美國的房地產靠中國支撐。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大多數都購買了美元資產,包括美國國債、“兩房”債券等等,中國通過購買“兩房”債券等方式為美國住房市場間接提供了貸款。在次級債風波中,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國內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美國可以通過讓美元貶值來使我國外匯儲備縮水。而美國國內很多人的看法則正好相反,他們認為中國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人,會在相當程度上威脅美國的國家經濟安全。無論是“美國陰謀論”還是“中國威脅論”,其實都是以意識形態的眼光看待經濟問題,自然也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
在次貸危機中,中國扮演的只是投資失敗者的形象嗎?如果將中投公司視為我國在國際金融舞臺的縮影,或許可以對這個問題觀察得更為清晰。2007年9月,我國從巨額外匯儲備中拿出2000億美元,成立了中投公司,在大多數時間里,國際金融市場對這只來自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充滿警惕,屢屢以政治眼光來看待這只市場化運作的基金。但是當次貸風暴愈演愈烈,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急需資金拯救之時,國際金融市場開始拋棄意識形態的考量,轉而更加務實地看重中投公司2000億美元的規模。
9月初,市場傳出中投公司有意投資日本股市,日本金融大臣渡邊喜美立即表示,如果中投公司投資日本,將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情。華爾街當然比日本更需要中投這樣的大買家,繼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被收購之后,摩根士丹利也表示有意出售49%的股權予中投公司,目前摩根士丹利的最大股東美國道富集團擁有的股權約為13%左右,第二大股東是去年底入股的中投公司,擁有將近10%的股份。如果這筆交易最終能夠成交,中投公司將成為摩根士丹利的最大控股股東。華爾街的貴族公司被一家中國公司收購,這在一年以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但是今天則完全可能變成現實,只要中投公司愿意。這筆交易的象征意義,甚至遠遠超過當年聯想收購IBM,面對這筆看上去風光無限的交易,中投公司表現出了難得的冷靜,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中投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摩根士丹利當前資本充足率良好,可以獨立解決面臨的問題。
這樣的場景很容易讓人回到20年前,當時美國經濟陷入停滯,處于巔峰時期的日本大量收購美國的資產,大有將整個美國收入囊中之勢,尤其是三菱公司購買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這樣的美國標志性建筑,當時被稱為“日本人買走了美國的靈魂”。但是日本人的驕傲并沒有維持太久,在日本被迫簽訂“廣場協議”之后,日元開始大幅升值,當年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購買的洛克菲勒中心,后來以半價賣回給美國。今天的中國公司會在華爾街的金融危機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隨著次貸風暴的繼續深入,答案會慢慢浮出水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以廉價勞動力作為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一方面引進發達國家的資金和優勢,一方面輸出廉價的中國制造。對發達國家而言,這意味著他們找到了一個廉價的生產基地,也就意味著賺取更多的利潤。對中國而言,意味著30年的原始積累,外匯儲備或者中投公司只是中國經濟全球影響力的一小部分。過去30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廉價勞動力,而在未來,13億人構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將成為中國影響世界的主要方式,這將會比前者形成更大的沖擊力。
中國完成了30年的原始積累之后,現在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選擇什么樣的轉型路徑,不僅決定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走向。這樣的說法并非對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夸大其詞,日本經濟的走勢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日本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隨后在90年代進入“失去的十年”,一直處于零增長。從本世紀開始,日本經濟終于擺脫了“失去的十年”,顯示出復蘇跡象,究其原因,中國因素成為日本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一方面因為日本企業在華投資的豐厚回報,另一方面因為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強勁增長,拉動了日本國內的GDP增長。和歐美等國對華貿易一直保持巨額貿易逆差不同的是,日本對華貿易從2004年開始實現順差。
美國在遭受次貸危機沖擊之后,國內消費和投資都會大幅萎縮,將來復蘇的動力來自出口,美國今年二季度出人意料的GDP增長已經顯示出這種跡象,而美國出口的勢頭能夠保持多久,從某種意義,取決于中國的需求量有多大。
于是,華爾街風暴之后,人們將看到這樣一幅有意思的畫面,那就是中美兩個大國的同時轉身,美國開始向出口國轉型,而中國向內需轉型。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