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是指同一個行為既符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也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因此產生了侵權的民事責任與違約的民事責任相互沖突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時常出現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確有必要將兩者加以區別,從而使當事人作出以何種訴由起訴及可能獲得結果的明智選擇。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構成要件不同。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嚴格責任原則,即無過錯責任,而侵權行為一般是過錯責任。僅產品責任、危險責任、環境污染責任、相鄰關系中的責任為無過錯責任。因此,當事人以違約責任為訴由的,無需舉證對方有過錯;如以侵權責任為訴由的,常需證明對方有過錯。另外,一般情況下,只有存在損害后果才能構成侵權行為,所引起的侵權責任也自然以損害為構成要件。與此不同,違約行為不以損害為構成要素,違約責任的成立不一定以損害為要件,只有賠償損失以損害為成立要件,而違約金責任、強制實行履行責任均不以損害為構成要件。
2.賠償范圍不同。違約責任的賠償損失額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沒有這種約定,賠償損失額應當相當于受害人因違約而受的損失,一般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原則上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在侵害人格權時,還可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法造成他人死亡的,賠償范圍還要擴大至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用等。
3.責任方式不同。侵權責任既包括財產責任,如賠償損失;也包括非財產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違約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有強制實際履行、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價格制裁,僅有合同解除為非財產責任。
4.訴訟時效不盡相同。因侵權行為所產生的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2年;但因身體受到傷害而產生的賠償損失的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因違約而產生的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2年;但在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情況下,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5.第三人的責任不同。在合同責任中,即使由于第三人的責任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未履行合同的一方也應首先向合同相對人承擔違約責任,而后再向第三人追償。而在侵權責任中,損害后果只能由行為人本人負責。
6.歸責原則不同。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對侵權責任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或者公平責任原則,實際上是采用了多重歸責原則。在侵權之訴中,只有受害人具有重大過失時,侵權人的賠償責任才可以減輕,而在合同之訴中,只要受害人具有輕微過失,違約人的責任就可能被減輕。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