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外患,中國銀行業對次貸投資敞口相對有限,與國際銀行間的交易敞口也較小,因而信用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直接影響不大。然而,本次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較大,間接地對中國銀行業造成下行壓力。
銀行業受到的更嚴重影響來自經濟增速的放緩。我們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在今明兩年降低3%,這將導致銀行業不良貸款增加。
其一,隨著出口萎縮、GDP下降,近期出口型企業、中小企業已經出現問題,這將造成銀行壞賬上升。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高達22.1%,比全國貸款的平均水平高14.7%,高出近2倍。同時,在三家試點新資本協議的銀行中,經測算,其小企業貸款的違約率是2.52%,而一般的企業是1.66%,小企業的違約率是一般企業的1.52倍。
其二,全球市場經驗表明,按揭違約率上升在經濟放緩時都難以避免。從1998到2001年,香港房價下跌了30%,按揭違約率從0.2%上升到1.4%。內地房地產開發商市場集中度低(前10名占市場份額僅3%),經濟放緩時地產商倒閉的可能性遠大于香港(香港前十名開發商占80%的市場份額)。
其三,按不良資產率對GDP彈性為0.4計算,GDP增速下降3個百分點,可能導致不良資產率上升1.2%,從而使銀行盈利增長下降30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4%、2.6%、2.2%和1.8%,已接近風控底線。
2009年是銀行業準備過“苦日子”的一年,我們維持對行業“中性”的判斷。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階段性的投資機會是存在的,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將對銀行股構成利好,也會提升投資者對銀行股的投資情緒;對稱性的降息政策也將對銀行股構成間接利好;美國等國家的“救市”計劃也將短期帶動國內銀行股;降低銀行業營業稅的傳言是否成真,也會引起市場對金融業的關注。
至于個股方面,我們看好大行的抗風險能力和穩健經營能力,推薦工行;城商行由于其地域優勢,在政府4萬億投資計劃中可能會分得地方政府的一杯羹,以達到對凈利潤四兩撥千斤的功效,推薦北京銀行;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借助于中信集團的綜合平臺,增長潛力巨大。
企業償債能力不濟
銀行業資產質量面臨下滑之憂
2008年開始,中國銀行業承受國內宏觀調控的壓力逐漸增加: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屢次上調,至17.5%的歷史高位,銀行流動性壓力逐漸顯現;下半年降息預期凸顯,銀行業息差收窄壓力越來越大;宏觀調控下的企業利潤受到擠壓,償債能力降低,銀行業資產質量的危機尚難估計。
存款準備金率將繼續下行
在國際金融動蕩加劇的形勢下,央行分別于9月、10月和11月三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最大幅度4.5個百分點。其中,9月25日起,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外,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10月15日起,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均下調0.5個百分點;11月26日宣布從2008年12月5日起,下調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下調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利于保證流動性供應,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實力。
由于外患的影響和宏觀調控的及時轉向,市場普遍預期存款準備金率在2009年將下調500-600BP,這對于銀行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投資者可以關注銀行股在2009年的階段性機會。
積極主動備戰息差收窄
央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雖然限制了信貸規模,但卻提高了銀行業的議價能力。多次的利率調整使各銀行的實際貸款利率一路走高。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央行分別于9月16日、10月9日、10月30日和11月25日連續四次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并于10月27日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浮幅度,釋放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預期的信號。
資產質量下滑程度不確定
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尤其是貸款質量,在2007年到2008年中期達到峰值,不良余額和不良率一降再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資產注入和銀行業改制剝離一部分歷史不良,導致資產質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二是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企業盈利增長進而間接降低了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在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金融動蕩的背景下,不良余額和不良率有上升的壓力。如果宏觀經濟在2009年還不能見底,未來兩年不良貸款風險難以估量,壓力在2009年將更加明顯。
應該看到,中國企業在內憂外患中已是飽經風霜,償債能力在GDP下行過程中盡顯疲態。長期償債能力方面:三季度的已獲利息倍數只有7.37倍,為2003年以來最低。同時,代表長期償債能力的資產負債率在2008年三季度上升至55.28%,為1992年以來新高。短期償債能力指標也不理想:流動比率在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只有1.10,速動比率為0.70和0.68,這兩個指標在歷史上的最壞水平在2006年出現,只有0.98和0.63。流動比率三季度與二季度基本持平,但速動比率惡化現象比較明顯,反映出存貨開始積壓、庫存成本壓力開始顯現。
上市銀行中報數據也顯示,銀行業資產質量出現分化。寧波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和余額都出現上升,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
從反映未來不良貸款壓力的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來看,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和中國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出現上升。
基于關注類貸款的未來向下遷徙性,我們認為關注類貸款指標是衡量各銀行未來可能的資產質量趨勢的指標之一。
從絕對額來看,民生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在2008年中期出現上升,其中,前三家上市公司的關注類貸款/貸款總額的比例也在上升。除此之外,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和建設銀行關注類貸款占比達到或者超過5%,向不良貸款遷移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從這一指標來看,深發展未來資產質量的趨勢向好,因為雖然其不良貸款率和撥備水平偏低,但其關注類貸款占比較低,短期內可能向下遷徙至不良的潛在貸款較少。
對于逾期貸款,1-90天逾期貸款只有招行相比年初出現下降,全部逾期貸款中只有招行、華夏和南京銀行相比年初出現下降,這說明在經濟下行通道上,企業盈利出現了問題,支付能力也將出現問題,必然殃及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進而影響銀行業盈利能力。
外患
沖擊還未結束
美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我國尚未成熟的資本市場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上市銀行先后披露持有雷曼或AIG債券,或者為其發放貸款。雷曼事件給中資銀行造成直接損失,并且這種損失還要視美國金融危機的演變才會有最終結果。
11月24日,美國政府再次向花旗銀行注資200億美元,換取花旗年息為8%的優先股。此前,花旗已獲得政府250億美元注資。花旗集團是海外業務最多的一家美國銀行,目前在10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由于規模太大,一旦公司倒塌將在全球引發金融浩劫。此次政府出手救助,將幫助花旗應對3060億美元高風險資產可能出現的問題。但是,花旗的情況并不樂觀,從次貸危機爆發至今,花旗總共計提657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占高風險資產的21.5%。
德意志銀行日前估計,全球銀行體系敞口尚未完全爆發,銀行對于信貸產品的總敞口預期將達9000億美元,迄今已減記7115億美元,尚有約1885億潛在敞口。
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直接損失外,美國金融危機促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然后通過進出口貿易和FDI拖累我國經濟;美國金融機構的慘景以及金融股價的下跌,從心理和信心上給我國銀行股造成了無形的沖擊。
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共同作用,導致市場進一步擔心我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進而擔心銀行業的未來盈利能力。此前,在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后,我國銀行股股價已經應聲下跌。
據債券研究機構CreditSights Inc.測算,每1美元的雷曼高級無擔保債券可能收回30美分,次級債券則只能收回3.5美分,而高級債券有可能收回60-80美分。按目前的數據,我們無法得知各銀行持有的雷曼債券的性質,只能暫按全部為次級債券(只能獲得3.5%的補償)計算各上市銀行的利潤損失。
雷曼事件對上市銀行EPS造成的直接影響比預期好得多,只有4家上市銀行的EPS減少1-4分。但是我們從雷曼事件得到的啟示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國金融業究竟持有多少美國銀行或金融機構債券?境外資產的質量會有多少好于雷曼?這個問題需要時間來回答。
外患引起中國銀行持有的境外資產出現縮水,據我們大致統計,14家上市銀行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占比中,中國銀行最多,達到15.52%,這與中國銀行的業務特點有關;一些中小銀行的比例很低,比如華夏銀行,只有0.011%。,寧波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比例也不足1%。當然,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成分比較復雜,部分是美國國債、部分是中國企業或者其他國家企業發行的美元債券,資產質量如何要區別分析。
11月24日,美國政府再次向花旗銀行注資200億美元,換取花旗年息為8%的優先股。此前,花旗已獲得政府250億美元注資。花旗集團是海外業務最多的一家美國銀行,目前在10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由于規模太大,一旦公司倒塌將在全球引發金融浩劫。此次政府出手救助,將幫助花旗應對3060億美元高風險資產可能出現的問題。但是,花旗的情況并不樂觀,從次貸危機爆發至今,花旗總共計提657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占高風險資產的21.5%。
德意志銀行日前估計,全球銀行體系敞口尚未完全爆發,銀行對于信貸產品的總敞口預期將達9000億美元,迄今已減記7115億美元,尚有約1885億潛在敞口。
除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直接損失外,美國金融危機促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然后通過進出口貿易和FDI拖累我國經濟;美國金融機構的慘景以及金融股價的下跌,從心理和信心上給我國銀行股造成了無形的沖擊。
直接和間接影響的共同作用,導致市場進一步擔心我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進而擔心銀行業的未來盈利能力。此前,在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后,我國銀行股股價已經應聲下跌。
據債券研究機構CreditSights Inc.測算,每1美元的雷曼高級無擔保債券可能收回30美分,次級債券則只能收回3.5美分,而高級債券有可能收回60-80美分。按目前的數據,我們無法得知各銀行持有的雷曼債券的性質,只能暫按全部為次級債券(只能獲得3.5%的補償)計算各上市銀行的利潤損失。
雷曼事件對上市銀行EPS造成的直接影響比預期好得多,只有4家上市銀行的EPS減少1-4分。但是我們從雷曼事件得到的啟示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國金融業究竟持有多少美國銀行或金融機構債券?境外資產的質量會有多少好于雷曼?這個問題需要時間來回答。
外患引起中國銀行持有的境外資產出現縮水,據我們大致統計,14家上市銀行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占比中,中國銀行最多,達到15.52%,這與中國銀行的業務特點有關;一些中小銀行的比例很低,比如華夏銀行,只有0.011%。,寧波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比例也不足1%。當然,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成分比較復雜,部分是美國國債、部分是中國企業或者其他國家企業發行的美元債券,資產質量如何要區別分析。
2003年第二季度香港經濟受“非典”的影響再次出現大幅負增長,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為-7.48%,是一段時間的最低值。此期間的銀行不良率在2003年三季度出現極大值11.61%,隨后小幅走低,不良率再次滯后于GDP增速一個季度的時間。
美國的經驗基本上是不良率(用全部銀行的違約率替代)同步或者滯后于GDP增速。從1985年至今,美國GDP增速放緩大體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1991年前后。受“兩伊”戰后影響,美國經濟在1991年時呈現顯著下滑態勢,二季度的GDP增速僅為2.87%,為1985年來的最低,同期全部銀行的違約率上升至6.15%,為1985年來的最高;第二階段是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2001年四季度時,GDP增速為2.74%,200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違約率達到階段極值2.75%;第三階段是始于2007年三季度的次貸危機,2008年三季度GDP增速是3.43%,同期的違約率達到3.65%。可見,美國歷史上的銀行系統的違約率同步或滯后于經濟增速一個季度的時間。
幸好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保經濟”更為重要,4萬億元的投資至少可以拉動GDP1-2個百分點,所以,中國經濟在2009年見底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中國經濟在2009年不能見底,其他行業的企業業績無法回暖,銀行的不良資產消化時間很可能延后,反轉還需等待。(渤海證券)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