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院終審一起商標權糾紛案
魯錦被認定為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通用名稱
本報訊 近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鄄城縣魯錦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濟寧禮之邦家紡有限公司與山東魯錦實業有限公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作出終審判決,魯錦被認定是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的通用名稱,鄄城魯錦公司和禮之邦公司可以合法使用,駁回山東魯錦公司的訴訟請求。
法院審理查明,山東魯錦公司的前身嘉祥縣瑞錦民間工藝品廠經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于1999年12月21日取得注冊號為第1345914號的“魯錦”文字商標,有效期為1999年12月21日至2009年12月20日,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服裝、鞋、帽類。2001年11月14日取得注冊號為第1665032號的“Lj+LUJIN”的組合商標,有效期為2001年11月14日至2011年11月13日,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4類的“紡織物、棉織品、內衣用織物、紗布、紡織品、毛巾布、無紡布、浴巾、床單、紡織品家具罩等”。嘉祥縣瑞錦民間工藝品廠分別于2001年2月9日、2007年6月11日經工商部門核準依法更名為嘉祥縣魯錦實業有限公司、山東魯錦實業有限公司。
山東魯錦公司在獲得“魯錦”注冊商標專用權后,在多家報社、雜志社、電視臺等媒體欄目多次宣傳報道其產品及注冊商標。2006年3月,其被“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接納為會員單位。2006年11月16日,“魯錦”注冊商標被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審定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2007年3月,山東魯錦公司從禮之邦魯錦專賣店購買由鄄城魯錦公司生產的商品,該商品上的標簽(吊牌)、包裝盒、包裝袋及門面上均帶有“魯錦”字樣。
山東魯錦公司認為,鄄城魯錦公司和禮之邦公司將與其注冊商標“魯錦”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其商品的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明顯誤導了消費者。且被告企業的字號與原告的注冊商標“魯錦”相同或者近似,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侵犯了注冊商標專用權,給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山東魯錦公司向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鄄城魯錦公司和禮之邦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帶有“魯錦”字樣產品的侵權行為,并銷毀已生產的侵權產品和包裝,變更企業名稱,去掉其名稱中的“魯錦”字樣,并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
據查明,鄄城魯錦公司是2003年3月3日經工商局核準登記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在生產銷售的產品上所使用的商標是“精一坊文字+圖形”組合商標,該商標已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但尚未核準。2007年9月,鄄城魯錦公司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撤銷山東魯錦公司已注冊的“魯錦”商標,商評委已經受理但至今未作出裁定。
濟寧中院作出判決:鄄城魯錦公司停止在其生產、銷售的第25類服裝類系列商品上使用“魯錦”作為其商品的名稱或者商品裝潢,并銷除其現存被控侵權產品中含有的“魯錦”字樣;禮之邦公司停止銷售鄄城魯錦公司生產的被控侵權商品;鄄城魯錦公司賠償山東魯錦公司經濟損失25萬元,禮之邦公司賠償山東魯錦公司經濟損失1萬元;鄄城魯錦公司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后的企業名稱中不得包含“魯錦”文字,禮之邦公司將其店面門面上的“魯錦”消除。
鄄城魯錦公司和禮之邦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山東高院提出上訴。
當事人說
上 訴 人:正當使用通用名稱
被上訴人:商標專用權受侵害
上訴人鄄城魯錦公司認為,“魯錦”在1999年被山東魯錦公司將其注冊為商標之前,就已變成通用名稱,是社會公共財富,歷史文化遺產。《商標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上訴人的使用行為僅是表明上訴人的商品是用魯錦面料制成的,僅是為了說明商品的面料是魯錦的而不是其他種類的,上訴人的使用行為屬于“正當使用”,不構成商標侵權,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被上訴人訴訟請求。
上訴人濟寧禮之邦家紡公司認為,“魯錦”是魯西南一帶特有的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的通用名稱,不知道“魯錦”是注冊商標,接到訴狀后已停止了相關行為,所以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請求二審法院依法駁回被上訴人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山東魯錦公司庭前未提交答辯狀。其在庭審中答辯稱,(1)“魯錦”商標是被上訴人于1985年獨自創造使用的,不是通用名稱,當地人稱他們所織造的織物為“土布”、“粗布”,不用“魯錦”一詞。(2)“魯錦”是被上訴人依法注冊的商標,不是通用名稱,上訴人一會兒認為“魯錦”是魯西南織錦的通稱,一會兒認為“魯錦”是魯西南織錦技藝的通稱,一會兒又認為“魯錦”是魯錦服飾的通用名稱,這說明上訴人所謂“魯錦”是通用名稱指代不明確,所以不能認定為通用名稱。(3)商品的通用名稱除了要具備較強針對性外,還必須具備名稱的規范性和公眾知曉的廣泛性,將棉布定義為“錦”反科學,而且很多地方并不將“土布”稱為魯錦,不具有廣泛性。(4)“魯錦”商標自1999年申請注冊至今,被上訴人進行了廣泛的使用和宣傳,與被上訴人形成了唯一對應的關系,上訴人的行為構成了對被上訴人商標權的侵犯,也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5)即使能夠認定“魯錦”是通用名稱,上訴人的使用行為突出了“魯錦”兩字,也不屬于正當使用,仍然構成侵權。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庭審焦點
“魯錦”是否為通用名稱
根據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及被上訴人的答辯,山東高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集中在兩個問題上:其一,鄄城魯錦公司在其生產的被控侵權商品上、禮之邦家紡公司在銷售的被控侵權商品上使用“魯錦”字樣標識,是否侵犯山東魯錦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其二,鄄城魯錦公司應否變更其企業名稱,去掉其企業名稱中的“魯錦”兩字?而解決上述兩焦點問題的關鍵是認定: “魯錦”是否是一種山東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的通用名稱?
鄄城魯錦公司為證明“魯錦”是山東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的通用名稱,舉出大量證據,包括證人證言,書證,報紙雜志的報道、文章,山東省及濟寧、菏澤的地方史志資料,有關的工具書、出版物和各類政府文件等。
山東魯錦公司為證明“魯錦”不是商品的通用名稱,也提供了一些新證據,比如,198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紡織科學技術史》,以此證明絲織物錦與棉織物斑布等物品的特點,說明“魯錦”指代棉制品不科學。山東魯錦公司還提交了濟南中恒商城“苓子老粗布”宣傳彩頁,用來證明山東其他經銷老粗布的相關公眾不是稱“魯錦”,而是稱為“老粗布”。
鄄城魯錦公司認為,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錦與棉,在專業界有分歧,這和認定是否是通用名稱沒有關聯性。商品的通用名稱包括簡稱、俗稱及縮寫等,一個商品不是只有一個通用名稱,稱為“老粗布”或“土布”,與“魯錦”是通用名稱之間并無矛盾。
根據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質證情況,山東高院作出如下認定:
魯西南民間織錦,是山東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因其紋彩絢麗,燦爛似錦而得名,在魯西南地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1986年8月20日,由山東省經委、省婦聯、省藝術學院、省二輕廳等有關單位參加籌備工作,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又舉辦了“魯錦與現代生活展”,在首都北京引起強烈反響。1986年前后,《人民日報》、《中國美術報》等報刊發表關于“魯錦”的專題新聞,山東電視臺于1986年拍攝了《美在民間·魯錦》的專題片,中央電視臺也拍攝了《魯錦與現代生活》、《魯錦開發的探索》等專題片。自此,“魯錦”作為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通稱,在各大媒體、圖書上廣泛使用。此后魯錦的研究、開發和生產逐漸普及,并不斷發展壯大。
山東省及濟寧、菏澤的地方史志資料中,在談及歷史、地方特產或傳統工藝時,對“魯錦”也多有記載。1990年6月,由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著的《山東風物大全》中寫道:“土布織錦是流行在魯西南地區廣大農村的一種以棉紗為主要原料的傳統紡織產品,也是山東近幾年來經濟開發的主要民間美術品種之一,它的新名叫‘魯錦’。”
2006年12月2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省文化廳、鄄城縣、嘉祥縣作為申報單位申報的“魯錦民間手工技藝”被評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6月7日,國務院國發(2008)19號中,由山東省鄄城縣、嘉祥縣申報的“魯錦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東高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定,“魯錦”在1999年山東魯錦公司將其注冊為商標之前已是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的通用名稱,“魯錦”織造技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法規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五十一條 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三)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第五十六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九條 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第五十三條 商標所有人認為他人將其馳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登記,可能欺騙公眾或者對公眾造成誤解的,可以向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申請撤銷該企業名稱登記。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應當依照《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條 被訴企業名稱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或者構成不正當競爭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確定被告承擔停止使用、規范使用等民事責任。
連線法官
商標權存在權利限制
合理使用不構成侵權
因為“魯錦”被認定為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的通用名稱,“魯錦”織造技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高院認為鄄城魯錦公司、濟寧禮之邦公司的使用銷售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對此,本案二審主審法官于玉向記者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于玉告訴記者,任何權利均有限制,沒有限制的權利就會被濫用,從而威脅到公共利益。商標權也有其權利限制。商標的作用主要體現為識別性,使消費者能夠依不同的商標而對應到相應的商品及服務的提供者,對商標權的保護的目的就是防止對商品及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對于那些雖然在商品或服務上使用了他人商標,但并不會使消費者產生商品或服務來源認知情形的,應不屬于商標專用權的保護范圍。對商標權人來講,存在權利限制,對使用者來說,是一種商標的合理使用行為。
于玉對記者說,“魯錦”這一名稱不是由某一自然人或企業法人單獨占有使用,而是適用于山東地區特別是魯西南地區的民間純棉手工紡織品;在提到“魯錦”兩字時,人們想到的是一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傳統悠久的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的織造工藝,用這種工藝織造出的紡織品,具有手工織造、純棉質地、色彩絢麗、圖案古雅、綠色環保、舒適耐用等特點。該名稱下的純棉手工紡織品的生產工藝并非由某一自然人或企業法人發明而成,而是由山東地區特別是魯西南地區的人們長期勞動實踐而成;而且,該名稱下的純棉手工紡織品的生產原料亦非某一自然人或企業法人特定種植,而是山東地區不特定的廣泛種植的棉花;再者,該名稱下的純棉手工紡織品的消費者并非特定群體,而是普通社會公眾。“魯錦”是山東傳統民間手工紡織品的通用名稱,這種名稱是一種無形的公共資產,應為該地區生產、經營者共同享有。
山東魯錦公司認為“魯錦”這一名稱不具有廣泛性,主張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出產老粗布,但不叫“魯錦”。
對此,于玉說,對于具有地域性特點的商品,其廣泛性的判斷應以其特定產區及相關公眾為標準,而不應以全國為標準。雖然在我國其他省份的手工棉紡織品不叫“魯錦”,但不影響“魯錦”指代山東地區獨有的民間手工棉紡織品這一事實,其指代是具體的、明確的。
山東魯錦公司提出,“魯錦”這一名稱不具有科學性,主張棉織品應稱為“棉”,而不應稱為“錦”。
于玉說,名稱的確定與是否科學沒有必然關系,對于相關公眾已接受的、指代明確的、約定俗成的名稱,是不必考慮其是否科學的。只要相關公眾了解了這一名稱,明確了這一名稱所指代的具體對象,那么名稱的區別作用、符號作用、指代作用即體現出來。
山東魯錦公司于1999年獲“魯錦”文字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服裝、鞋、帽類等。2001年獲組合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4類紡織物、棉織品等。
于玉告訴記者,法院尊重“魯錦”商標仍是有效商標的客觀事實,但是因山東魯錦公司商標所使用的文字與消費者所知曉的山東民間手工棉紡織品的通用名稱“魯錦”一致,故其商標所應具備的顯著性區別特征趨于弱化,相應的其作為商標被保護的特性亦弱化。“魯錦”商標使用在用魯錦面料制成的服裝上,其商標所應具有的顯著性區別特征降低。在魯西南地區,有不少以魯錦為面料生產床上用品、工藝品、服飾的廠家,這些廠家為了突出“手工、綠色、環保、舒適”的特點,有權在其產品上敘述性標明其面料是魯錦的。
于玉說,鄄城魯錦公司在其生產的涉嫌侵權產品的包裝盒、包裝袋上使用“魯錦”兩字,僅是為了表明其產品是魯錦面料的,其生產技藝是符合魯錦生產特點的,不具有侵犯山東魯錦公司“魯錦”商標專用權的主觀惡意,也并非作為商業標識的使用,不會造成相關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的誤認和混淆,屬于對“魯錦”商標的合理使用,不構成對“魯錦”商標專用權的侵犯。禮之邦家紡公司作為魯錦制品的專賣店,其也有權使用“魯錦”兩字,同樣不構成對山東魯錦公司“魯錦”商標專用權的侵犯。但由于“魯錦”畢竟是一個有效的注冊商標,其商標權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鄄城魯錦公司在今后的市場經營中有權在標明其產品是魯錦面料的同時,應合理避讓他人對“魯錦”商標的專用權利。鄄城魯錦公司在其產品的包裝中應突出使用自己的商標“精一坊”,以標明其魯錦產品來源,方便消費者識別不同魯錦產品的生產廠家。
于玉告訴記者,基于同樣理由,鄄城魯錦公司企業名稱“鄄城縣魯錦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的使用也是正當的,此使用行為不會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山東魯錦公司無權要求鄄城魯錦公司去掉其企業名稱中的“魯錦”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