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人才現狀5000:50
據上海市司法局宣教處副處長張祖明介紹,隨著我國法律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原來是“香餑餑”的法學專業畢業生已經不再是人才市場的寵兒了。但另一方面,檢察院、法院在處理到涉外案件時,卻不得不請經濟學、外語等專家協助。
另外一個事實是,上海目前有40多家國外律師事務所駐滬辦事處,他們已經將相當一部分涉外法律業務搶過去。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不僅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需要涉外法律服務,大量的內資企業隨著與國際市場聯系的日益密切也會有大量的涉外法律問題。面對這個商機,國外的大型律師事務所當然不會熟視無睹,盡管目前外國人在中國開律師事務所還不被允許,但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的駐華辦事處依然對中國的律師事務所造成強大的沖擊。
匯業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楊國勝告訴記者,現在全國能熟練運用外語和法律知識與國外客戶洽談業務、簽訂合同的僅有2000人左右,熟知國際法、國際貿易法和WTO規則的律師尤其稀缺,上海5000多名律師中只有50名左右律師具備這樣的素質和能力。
涉外法律人才前景需求:5倍于現在
我國的律師從整體上講,由于歷史原因,專業程度還不高,尤其是涉外律師,既懂專業又懂外語的“雙料”律師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就目前現狀,中國律師總體上還缺乏在國際舞臺上競爭的基本功底。不過,所有接受采訪的專家和律師都對中國涉外法律人才的前景非常看好。
匯業律師事務所的廖明濤律師認為,國外的律師專業化程度高、法律服務意識強、管理水平高,但是他們也有“軟肋”。
比如成本,歐美律師要價是國內律師的好幾倍;其次,對中國的了解,國外律師盡管通曉國際慣例,但深諳中國國情的卻為數不多;而這些則是中國律師的優勢,只要中國律師揚長避短,苦練內功,在中國的涉外法務工作中定能大展鴻圖。
張祖明認為,世博會申辦成功后,越來越多的國際商家將把目光投向上海,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涉外法律業務的增多。因此,不管國外律師事務所在華辦事處的實力多強、規模多大,他們都不可能壟斷涉外法律業務。而且跨國企業想要在中國站穩腳跟,邀請中國本土的法律人才加盟更是必不可少。楊國勝律師也認為,目前上海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根本不足以應付日益緊缺的需求,至少需要5倍于現在的人才規模才能緩解緊缺的現狀。
收入:1小時數百美元
律師的收入本來就高,那涉外法律人才的收入又如何呢?楊國勝律師告訴記者,處理涉外法律案件,1小時的咨詢費可達數百美金。
一位律師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涉外法律案件,特別是反傾銷、知識產權等案件,涉及到的金額往往會有幾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如果勝訴,律師費就有幾十萬、幾百萬美元。一個高端的法律人才給跨國公司做兼職法律顧問,1年的收入也有幾十萬人民幣!所以,高端涉外法律人才絕對是“金領”中的“金領”。
涉外法律人才三難
拿這么高的薪水,受如此多的青睞,涉外法律人才的工作是不是很艱難呢?答案是肯定的。楊國勝律師給記者講述了工作中的三“難”:
創造力要求高。楊律師認為,作為涉外法律人才,處理事情時要涉及到不同國家的法律和法規,以及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習俗。因此,在設計條款和方案時,考慮的因素自然非常多,沒有豐富的創造力是很難設計出令各方都滿意的方案的。
外語溝通能力要求出色。律師不能帶翻譯參加國際業務活動。所以,涉外法律人才必須用外語自由地和外國人溝通。楊律師認為,作為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用外語溝通還是層次較低的,而把溝通的內容落實到文本則是更高層次的要求。因為法律語言是嚴肅語言,表達得不完美會導致意義上的差異,而用非母語來表達完美的意義是一個極難完成的任務,即使在國外生活多年的“海歸”也不例外。所以,每次用英語把文本寫好后,楊律師都會請國外同行參謀修改。
涉外經驗要求豐富。中國的涉外法律業務在90年代以后才有發展,所以對于國內的律師來說,積累的涉外法律經驗不多,對國際慣例和其他國家法律法規的了解還很不夠,這些導致了中國律師在處理涉外案件時顯得底氣不足,往往要借助國外律師事務所的力量,而獨自承擔大案子的能力和魄力還不夠。
涉外法律人才心痛
如果說業務上的“難”通過個人努力會逐漸輕松起來的話,那么,一些業務之外的因素則使涉外法律人才有點無可奈何。面對記者,楊律師緊皺著眉頭訴說自己的尷尬。
國人罵我們“漢奸”
涉外法律人才不僅幫助中國企業爭取利益,也會為外企服務。前些年,一些國外企業因知識產權把中國企業告上法庭,老外請的律師就有很多是中國的法律人才。當時,這些律師可慘了,不理解的國人不分青紅皂白就罵他們是“漢奸”。同時,律師們在取證的時候還會受到當地政府的警告和阻擾。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人們的法制意識逐漸加強,已經理解了知識產權的意義。
老外不理解
中國的法制建設盡管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依然沒有完全與國際接軌,而且中國有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國情和文化。楊律師有一次幫助國外客戶設計了一套兼并方案,其中充分考慮到我國相關部門的工作程序。但是老外不理解,他們覺得沒有這么麻煩,因為在國外完全可以一步到位。于是老外堅持己見,改變了楊律師的方案,結果是不斷地改變方案,1年后這個項目流產了。我覺得,由于文化上的分歧,同老外打交道需要更大的耐心和藝術。
涉外法律人才培養
政府:中外結合
張祖明介紹,市政府在90年代就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養列為緊缺人才工程,從1993年開始司法局就開設了涉外法律人才培訓班,并與外貿學院、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大學合作培養涉外法律人才。
從1999年開始,市司法局每年選派30名左右青年律師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進修1年,攻讀碩士學位。現在,市涉外法律培訓中心從悉尼科技大學引進了法學課程,培養涉外法律人才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
個人:苦練內功
成為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光靠政府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楊律師給立志成為高端法律人才的律師提出了成才之路:嚴格要求自己,大量研究涉外案件并舉一反三;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挖掘自己的創造力,對工作充滿激情;熟練掌握國際慣例和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至少對一門外語非常精通;和國外律師交朋友,在與國外律師合作中學習。(文/本刊記者蘇清)C14
(編輯:中國律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