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企業 |
|
|
中國外資產業控制報告 |
出處:法律顧問網·涉外dl735.cn
時間:2011/2/21 11:48:00 |
中國外資產業控制報告
引 進外資的初衷是為了利用和放大外資三方面的積極效應:資本的積聚效應、先進技術的擴散效應以及管理和營銷經驗的示范效應。但是,隨著我國引資力度的加大, 外資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對外依存度節節攀升,市場和原創品牌被外資所吞噬,產業控制力被外資所削弱,技術溢出效應未如預期,卻愈發凸現了產業安全隱 患。
一、外資對我國產業的市場控制
外 資進入中國的主要意圖有三:一是利用中國低廉的生產要素和優惠的政策,降低成本,追求高額利潤;二是提升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占領、控制國際市場;三是 培育中國市場,最終占領、控制中國市場。如果說第一個意圖還只是短期的,因為中國的要素成本不可能永遠低廉,那么第二、三個意圖顯然是長期的,因為市場是 企業永恒的主題。外資的逐利行為本無可厚非,但我們不能無視外國勢力蠶食和鯨吞我國戰略性產業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
(一)外資對市場控制的總體情況
自1993年以來,外資在我國市場上的占有率呈直線上升趨勢,到2004年已接近31%,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2.25%。如表1所示。
(二)外資對產業的市場控制情況
從產業市場控制層面來看,我國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資料表明,截止到1995年底,在517個小類行業中,外資市場占有率超過30%的就有133個行業。在133個行業中,外資市場占有率介于30%-40%的行業有50個;外資企業市場占有率介于40%-50%的行業有26個;外資企業市場占有率介于50%-60%的行業有30個;外資企業市場占有率大于60%的有 27個行業。
表1 外資工業企業在我國市場的占有率 年份 外資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億元) 全國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億元) 外資市場占有率(%) 1993 3290.77 38084.13 8.64 1994 5528.81 42398.57 13.04 1995 9022.61 52936.21 17.04 1996 10815.2 57969.98 18.66 1997 13019.55 63451.48 20.52 1998 15604.6 64148.86 24.33 1999 17966.55 69851.73 25.72 2000 22545.74 84151.75 26.79 2001 26022.08 93733.34 27.76 2002 31189.27 109485.77 28.49 2003 43607.63 143171.53 30.46 2004 57831.51 187814.77 30.79 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整理計算,統計口徑為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
此后的十年,這種狀況愈演愈烈。2004年,我國工業39個行業中,已有9個行業的外資市場占有率超過了40%,4個行業過半,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兩個行業的外資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了70%(詳見表2)。
(三)外資市場控制率過高將我國產業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外 資市場控制率過高,將對民族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國家經濟安全:第一,外資可利用其優勢產品和壟斷地位操縱市場,左右價格,獲取高額利潤,從而 將大量財富轉移至國外;第二外資市場控制率與民族資本市場控制率彼消此長,外資市場控制率提高意味著民族經濟生存空間的相對縮小,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將 對其民族經濟正常成長形成扼制,對其幼稚產業更是一種封殺,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自立能力,特別是在能源、基本原材料、交通等基礎產業和金融等關鍵行業, 外資市場控制率過高,將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第三,由于國際壟斷公司技術優勢擠壓,將阻礙民族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優化,促成其低層次片面發展,使 之在重要產品和關鍵技術上長期受制于人;第四,由于外資市場控制率擴張,導致民族資
表2 2004年外資在各行業的市場占有率 行業 我國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億元) 外資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億元) 外資市場占有率(%) 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 3879.81 1852.7 47.75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 2577.18 1269.24 49.25 家具制造業 902.15 455.49 50.49 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 1116.95 667.74 59.78 塑料制品業 3681.13 1525.35 41.44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13272.12 5511.61 41.53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 21463.18 17580.22 81.91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2105.73 1523.01 72.33 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 1466.64 614.08 41.87 資料來源:根據2005年《中國統計年鑒》整理計算。 本開工不足,企業破產增加,失業人數上升,影響國內局勢穩定。
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外資市場控制率警戒線標準(通常為20%,一般行業為30%,少數競爭性行業50% )來衡量當前外資對我國產業市場控制率,則亮起紅燈的行業已經很多。因此,在外資業績驕人的今天,對外資市場控制率的分析和監控,尤顯其對維護我國產業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外資對我國產業的股權控制
外資在進入東道國初期,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以及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多會采取合資的方式,但發展到一定時期,便會傾向于獨資或通過各種方式謀求在合資企業中的控股權,以期形成對東道國企業的股權控制,進而影響東道國對本國產業的實際控制力。從圖1可以看出,從2000年起獨資模式就以壓倒性的優勢占據了主導地位,并以年均11.35%的速度繼續擴大它的權重。
圖1 我國FDI不同投資模式比例時間序列圖 資料來源:根據各年度《中國統計年鑒》整理。
隨著獨資企業在三資企業中比重的逐年提高,外資股權控制率也將會越來越高,1993—2004年,外資股權控制率直線上升,到2004年已高達76.6% (詳見表3)。
表3 2004年各行業外資股權控制率 行 業 企業數(戶) 投資總額(億美元) 注冊資本(億美元) 外資股權控制率(%) 外方
總 計 242284 13112 7285 5580 76.6 農、林、牧、漁業 5310 151 99 81 81.79 采礦業 920 51 36 24 66.61 制造業 170654 7913 4556 3523 77.34 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1585 668 274 153 55.89 建筑業 3861 255 141 93 66.16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4062 685 333 252 75.73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 4453 222 119 109 92.04 批發和零售業 10214 233 138 106 77.06 住宿和餐飲業 5428 260 141 98 69.49 金融業 168 48 44 29 66.39 房地產業 12598 1660 801 627 78.37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6468 152 100 82 81.38 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4504 207 121 99 82.25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613 76 47 31 65.83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5947 190 113 84 74.47 教育 167 4 3 2 64.35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275 18 10 7 68.59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2165 122 69 54 77.83 其他 2892 197 141 124 88.26 資料來源:2005年《中國統計年鑒》
四、對我國產業的技術控制
如 果我們在部分的出讓市場、出讓股權、出讓品牌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獲取了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那么這種交易還算是公平的。但在實踐中,外資對技術產生有著 強烈的控制意識,并采取一切手段防止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的外溢。而跨國公司投入或轉讓的大多是針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所謂“適用技術”,但這些技術,在國際上 僅僅是二三流、已經過時的技術,真正的高新技術、上游環節技術、產品開發技術卻很少在我國轉讓或投入。另一方面,國內受資方企業過于依賴跨國公司母公司開 發的現成技術,自主開發動力不足,對促進技術進步也未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從外資投資模式的變動趨勢也可以看出,通過示范和模仿獲得技術溢出效益的難度正在 增加。因此忽略溢出效應的傳導機制和傳導主體的阻抗,長期盲目地對外資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將會貽誤我國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五、外資對我國產業的品牌控制
我 國在引入外資的過程中付出的代價,也不僅僅是市場份額,還有尚未成熟的民族品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以其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以 及先進的營銷手段,憑借全球化所帶來的“競爭平臺”,通過遍及全球的生產與銷售網絡,牢牢控制了世界品牌市場格局,本土品牌的生存環境空前惡化。本地企業 大多只能選擇接受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分工安排,放棄自主品牌,專為跨國公司貼牌加工,或者長期作為地域性的小品牌存在,尋找和填補市場縫隙。而那些具備成長 潛力或可能對跨國公司構成競爭威脅的企業或品牌,又往往容易成為跨國公司兼并或收購的目標。比如曾經活躍一時的國內知名洗滌用品品牌活力28、白貓、熊貓、天津加酶等,如今大多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則是奧妙、碧浪等國外品牌。
六、外資對我國產業知識產權的控制
此外,跨國公司濫用自己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擠壓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業升級空間。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顯示,外國公司在我國獲得通訊、半導體、生物技術類授權專利數占我國同類授權專利的90%以上,醫藥和計算機行業約占70%。我國出口產品只有1%的出口產品有知識產權保護,而進口產品中有50%以上有知識產權保護。這種嚴重的不對稱性,提前將我國推進了知識產權糾紛的高發期。2004年,美國與他國的知識產權糾紛共26起,其中與中國的糾紛11起。
外 資不僅僅是一個資金的概念,還是技術、品牌、標準、經營管理、全球生產營銷網絡、信息和現代服務的載體。外資對東道國產業安全的威脅和影響正是通過其對東 道國產業市場、技術、品牌、股權、經營決策權等方面控制力的增加來實現的。因此,我們應用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我國的外資策略。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
上一篇:FOB貿易結算
下一篇:詢價采購的注意事項
|
|
在線咨詢 |
|
聯系我們 |
電話: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號:373036737
郵箱:373036737@qq.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