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 |
|
|
北京律師所調查非訴訟業務迅猛發展 |
作者:石家莊律師在線編輯錄入
出處:法律顧問網·涉外dl735.cn
時間:2008/9/14 20:30:00 |
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律師事務所在全國分布不平衡現象,表面上來看,兩者似乎遵循著相同的規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律師事務所數量越多;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律師事務所分布稀少
法制網記者 杜福海
近日,北京市律師協會完成了第二次“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管理現狀調研活動”分析。這次調研活動是于2007年7月至10月進行的。 分析報告顯示,固有的問題仍然存在:大部分事務所的規模仍不大,業務收入水平也不高;近半數事務所每年收入都分配完畢,基本沒有積累,在長遠發展方面的重視遠遠不夠;提成制為主的事務所仍占據主要地位,對于管理人員和輔助人員的重視程度依然偏低;多數律師事務所已經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尚未找到有效的運行機制。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人員素質較高,教育背景良好,約94%的律師擁有大本以上學歷;非訴和訴訟業務基本持平的律師事務所達到五分之一,說明非訴業務出現迅猛發展勢頭;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務市場,部分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完善風險防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 無記名調查:珍貴的第一手數據 2005年7月至10月,就律師事務所的管理現狀問題,當時剛剛成立的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管理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在北京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較大規模的無記名問卷調查,拉開了科學分析、總結律師事務所發展規律的序幕。 在第一次調研活動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貴數據的基礎上,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管理指導委員會于2007年7月至10月組織開展了第二次調研。 第二次調研活動主要采取發放紙質問卷的方式,同時配合以“首都律師網”網上問卷調查。 “調研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管理現狀,總結北京市不同類型律師事務所的不同管理經驗,研究分析不同類型律師事務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管理指導委員會主任王雋說:“比較兩年來律師事務所管理方面所發生的變化,以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和發展前景居多。” 扎堆朝陽區:地域分布不平衡 通過調查顯示,北京市的律師事務所數量最多的前幾個區域為朝陽區、海淀區、東城區。截至2007年9月30日,北京市有相當數量的律師事務所座落于朝陽區(43.04%),其次為海淀區(21.25%)、東城區(9.46%)、西城區(8.21%),再下來為豐臺區(5.71%)、崇文區(2.68%)、宣武區(2.68%)、房山區(1.43%)等。 北京市的律師事務所整體分布很不均衡,朝陽、海淀、東城、西城四個區已經囊括80%以上的事務所,其中朝陽一區就幾乎占據全市律師事務所的半壁江山,地區分布不均衡趨勢較2005年調研進一步擴大。 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律師事務所在全國分布不平衡現象,表面上來看,兩者似乎遵循著相同的規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律師事務所數量越多;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律師事務所分布稀少。 原因不言自明:在南北長28公里、東西寬17公里的北京市朝陽區轄區內,聚集了114家世界500強企業,法人金融機構151家,金融機構代表處146家,成為首都金融機構最多、門類最全的區域。區域內匯集了北京70%的涉外資源、60%以上的外國商社和90%的外國駐京新聞機構。北京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中,CBD、奧運、電子城三大功能區聚集在朝陽。2006年,朝陽區財政收入在北京市各區縣中率先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了106.4億元。 規模小:近一半律所10人以下 近兩年,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增長速度較快,截止到調研活動結束時,北京律師事務所總數超過1000家。 調查結果顯示:從成立時間看,近三分之一的北京律師事務所成立時間在5年(含)-10年之間,占30.12%。老所和新所占的比例基本持平,成立10年以上(含)22.00%,1年(含)-3年占21.83%。 “當然,單純的事務所數量的高速增長不能作為行業繁榮的風向標。”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管理指導委員會主任王雋說:“必須對事務所的質量進行綜合深入的考察,包括管理的規范性、業務增長的前景、人員的素質構成、存續時間等。” 北京大部分事務所的規模仍不大,業務收入水平也不高。目前,北京仍有85.64%的事務所沒有分所,97.07%的事務所沒有境外分所,較2005年沒有明顯變化。 對于“貴所的律師數量?”這一問題,回答100人以上的有1.35%,50人—100人的有4.55%,30人—50人的有5.72%,10人—30人的有39.06%,10人以下的達到49.33%。 此次調查中,選擇走精品化發展道路,不求大規模,但要形成非常顯著的專業特色,成為某領域的專家的律師事務所依然占大多數,而且,較2005年比例有所增長。并且,多數律所認可不同業務類型的律師事務所應當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說明很多合伙人對于國外的公司化管理已經有所探索和相當程度的觀念接受。”王雋主任說。 學歷高:94.33%本科以上學歷 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人員素質較高,教育背景良好,約94%的律師擁有大本以上學歷,年齡段最為集中的在31至40歲之間。 年齡結構方面,中青年律師絕對為主力陣容,31至40歲的比例最高,為47.34%,其次為41至50歲,22.39%,再下來為20至30歲,19.65%,51歲以上的占10.61%;教育背景方面,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數不斷攀升,達到94.33%,其中本科60.85%,研究生28.92%,博士生4.56%。 在律師類型上,提成制為主的事務所仍占據多數,律師輔助人員(包括律師助理、行政人員等)的數量增長不多,近3/4律師事務所的行政人員僅為1至3人,人數較2005年還有所減少,體現出事務所對于管理人員和輔助人員的重視程度依然偏低。 北京市的律師事務所在人員規模上以小型所為主流,合伙人大多數在三至十人之間,“提成制律師仍然為各律師事務所的主流構成”。 在人員結構方面,非律師人員人數相對較少,百分之八十多的所都在十人以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事務所僅有一至三名行政人員或者根本沒有行政人員,“這與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小型化、年輕化以及提成制為主流的律師構成有直接關系”。 實習律師和律師助理的數量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表明很多律師事務所不太愿意在培養實習律師方面花費更多的成本,這對于律師這種需要經驗傳授的行業,無疑將極大地限制新生力量的成長速度和質量。 律師事務所在業務培訓方面還有很多不足,近一半的律所尚沒有成形的培訓制度,僅有41.71%的律所認為自己已經建立了比較規范固定的所內培訓制度,不足2%的律所能夠每年向律師提供國內外培訓學習的機會,培訓支出占全年支出5%以上的律所尚不足一半,而占全年支出10%以上的所僅占16%。總體看來,律師培訓工作與2005年相近,仍缺乏系統性和長遠規劃。 “如何建立有效的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應當成為律師事務所的重要課題。” 業務轉型:非訴業務迅猛發展 “綜合兩次調查結果來看,北京大部分事務所的業務結構、人員結構、薪資結構仍不盡如人意。”王雋主任說:“在業務類型上,目前大部分事務所仍以訴訟業務為主,而且多數為傳統的民事刑事案件,非訴業務比例增長不大,高端業務仍比較少。” 從調查結果看,北京市的律師事務所的業務類型主要是訴訟為主,非訴為輔,選擇此項的占43.66%。其他的為:非訴和訴訟業務基本持平的占20.65%,非訴為主,訴訟為輔的占16.30%,基本均為訴訟業務的占13.41%,基本均為非訴業務的占5.98%。整體來看,訴訟業務還是占主要地位。 如果按照法律部門來劃分,則辦理傳統的民事業務、商事業務、刑事業務最多,82.86%的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包括民事業務,60.17%的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包括商事業務,其次為刑事業務(58.50%)、知識產權業務(40.18%)、涉外業務(26.43%)、行政業務(24.29%)。 選擇“非訴和訴訟業務基本持平”選項的占20.65%,“非訴和訴訟業務基本持平的律師事務所達到五分之一說明非訴業務的迅猛發展勢頭。” 運行機制:開始重視團隊合作 從現有調查結果分析,北京大部分事務所的管理水平仍處于較低水平,管理方式比較簡單,未形成真正的專業化分工和團隊合作機制,現代化的管理意識還不夠強:有55.26%的事務所召開合伙人會議的頻次為不定期,比2005年調研結果增加了10個百分點。 在分配模式上,創收分擔成本后全額分配的接近填寫此項的總數的一半,有47.22%的事務所每年都分配完畢,基本沒有積累,比2005年調研結果增長了近1倍,66.30%的所仍沒有考慮為管理者發放薪酬,“說明律師事務所在長遠發展方面的重視遠遠不夠,值得業內人士深思。” 以往律師喜愛單兵作戰,很少有團隊合作、資源共享的局面正在逐漸改變,北京大多數律所把團隊合作精神作為最重要的組織理念加以強調,并從各自的情況出發建立了相應制度,保障團隊有效、高質的合作。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以個案合作為主(44.24%),以帶薪律師制度為基礎(23.23%),以項目為基礎組建臨時性合作團隊(11.15%),以建立業務部門的方式形成比較固定的合作方式(10.78%),以及靠幾個重點合伙人拿出案源分享(7.62%)等等。 部分事務所已經開始了有益的探索,有23.23%的被調查律師事務所以帶薪律師制度為基礎,形成統一管理和合作;有10.78%的被調查律師事務所以建立業務部門的方式形成比較固定的合作方式;另有11.15%的被調查律師事務所以項目為基礎組建臨時性團隊,制定個案分配方案。同時,大部分律師事務所在上述探索過程中能夠注意堅持事務所統一管理的原則,60.49%的被調查律師事務所選擇各業務部門與所內一并核算,接受所里統一管理,43.57%的事務所統一分擔業務部分的成本費用。 但是必須看到,在團隊合作方式上,多數被調查律師事務所以個案合作為主,比較靈活,但未形成機制;一定數量的的律所內大部分律師仍主要自行辦理業務,相互游離程度很高。事務所缺乏高效的合作機制、良好的合作理念,不僅導致了所內資源配置能力弱,工作效率低,也會導致執業律師忠誠度低,律師流動性高。目前,北京律所律師的流動率比較高,亦與團隊合作松散有關。 “可見,多數律師事務所已經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尚未找到有效的運行機制。” 執業風險加大: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70.76%的律所合伙人每年的流動率在5%以下,9.00%的所年流動率在5%至10%之間,說明律所合伙人的流動率不很高;而合伙人之外的其他律師則有所不同,流動率5%以下的僅為58.60%,大大高于合伙人組。 以2006為例,調出律師與調入律師的比例有13.53%為1:1左右;律師調出原因中除“其他“以外,最多的是“沒有很好的專業化發展的支持”(58.54%),其次是“根據所里的任務考核制度,沒有完成考核任務指標”,“無法融入事務所的文化”等。同2005年相比,專業化發展更加成為律師關注的焦點問題。 在宣傳途徑選擇一項中,同2005年調研情況相比,有更多律所對應當加大宣傳力度予以認可,“間接說明律師行業的競爭日漸激烈”。 在參加執業保險方面,律師個人自行購買執業責任保險的有92家,這一比例較2005年調研結果偏高,同時,更多的律所認為律協投保律師執業保險的投保額度偏低,說明法律執業風險日漸增大,律師對于執業保險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重視,同樣反映出行業競爭的激烈態勢。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務市場,部分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完善風險防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以2006為例,律師從律所調出原因多為“沒有很好的專業化發展的支持”,同2005年相比,專業化發展更加成為律師關注的焦點問題;而且近兩年,設立有分所的律師事務所總分所關系較2005年緊密,約三成律所形成緊密型合作,這對于有效控制和防范分所的管理風險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最大瓶頸:內部分配和管理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律師事務所在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發展瓶頸或困難都與內部管理相關。”王雋主任說。 例如,2005年,位于第一位的是“難以快速開拓市場,形成專業化優勢,律師業分工越來越細,必須形成專業化特色,但是又要維持生存,形成難以解決的矛盾”(327票),而2007年顯示,選擇此項的律所大幅減少,而難以處理各部門與所里的關系,各部門業務過于獨立專業,交叉較少,自成一體,容易形成幫派,難以管理,一旦牽頭人離開,對所里影響甚大(239票)則成為新的困難所在。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管理機構發揮作用“主要是依靠完整的規章制度的建立”的律所比例較2005年下降較多,而選擇“主要靠個人覺悟和自覺”的選項比例提高;另外,認為處理管理合伙人與非管理合伙人關系應“加強溝通,加深理解”,而非“加強制度建設,明確管理合伙人職責范圍和權力,給予有力的保障”的律所明顯增多,說明大多數律所關于管理者/管理機構方面規章制度仍不健全,并且,律所對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也還不夠。 并且,在業務管理方面,少部分律所不能做到統一管理、統一收案,8%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出現由接案律師自行攜帶合同、發票等方式收案的情況,較2005年有所增加,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以2007年為例:對于最容易導致律師不滿意的因素,依次為事務所分配體制存在明顯問題,無法體現公平合理原則(223票);事務所管理松散混亂,互不合作(188票);事務所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尤其是遠期目標(117票),“但是,兩年來,律師事務所在此方面所作的工作并不多,這依然是今后律所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現有情況還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王雋主任說:“很顯然,目前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的情況依然是,一方面是現實當中比較初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對先進科學的管理模式的強烈渴望和不斷探索,合伙人們都希望盡快實現專業化優勢、開拓市場、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模式,但是目前的分配體制和管理體制束縛住了合伙人自己的手腳。”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
上一篇:杭蕭鋼構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開庭 索賠金額超500萬
下一篇:律師解讀最高院訴訟時效司法解釋
|
|
在線咨詢 |
|
聯系我們 |
電話: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號:373036737
郵箱:373036737@qq.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