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物流”:行業病灶攜帶者 |
|
黃 玫 彭 勇 詹奕嘉 吳 濤 |
深圳東道物流有限公司(DDS快遞)近日突然倒閉,不僅引發珠三角多個城市員工和客戶討薪追債,而且波及快遞(特指小件遞送)行業,導致類似的快遞公司信譽受損。
專家指出,快遞公司在辦理業務時,支付貨款有一定的時間差,致使許多公司帶有“類金融公司”性質,需要加強監管,避免社會風險。
信譽缺失,拆東補西
我國加工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專業市場的分銷,其中就包括物流公司的快遞業務。幾乎所有的專業市場,如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北電子一條街等,其主要業務來自批發。這些專業市場的檔口只是商品展示區,大量貨品是采購者下單后,由快遞公司發貨,貨款也由快遞公司代收,轉交賣主。
來自深圳寶安區西鄉街道辦的信息顯示,東道物流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深圳市羅湖區成立,這家公司總部設在東莞,后來遷至上海,如今上海總部倒閉了,倒閉時從深圳抽走了500多萬元,截留深圳貨款2000多萬元。
目前,東道物流有限公司拖欠深圳5000多客戶貨款約2600萬元,客戶大部分在福田區華強北電子一條街。記者還從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辦了解到,這個公司還拖欠全國其他地區客戶貨款約4572萬元。
公安機關已對東道物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郜偉和管理層共5人采取強制措施,依法進行調查。
東道物流有限公司曾是一家擁有6000多名員工、500多輛汽車的快遞公司,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大中城市,在廣州、東莞、香港、上海、北京等地設有幾十家分公司,800多個自建服務網點,10萬多平方米的處理場地,公司所有部門實行了電腦辦公,建立了網上查詢跟蹤服務系統。
而眼下,東道公司的主頁(http://www.qc-dds.net/)已打不開了。25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公司深圳華強北店,這里已人去樓空。“十幾年的公司,出事的不會很多,畢竟不是才做了兩三年的小公司啊!”在東道公司倒閉事件傳出三天后,一名公司客戶林先生感慨地說,過去東道公司的信用還可以,一般兩三天就能收到貨款,廣東省內當天發貨次日就到。
作為快遞公司行政主管部門的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已經介入這一事件處理。省郵政管理局綜合處副處長匡莉莎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這個公司在華東地區投資管理失控,因此“拆東墻補西墻”,挪用廣東地區代收貨款。
1月8日開始,廣東省郵政管理局12305申訴中心陸續收到深圳市東道物流有限公司拖欠代收貨款問題的申訴。1月21日,這個公司給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去函稱,因在華東地區大規模投資擴張管理失控,導致全國到華東地區的代收貨款4500萬元無法收回,為此挪用了廣東地區19個地市代收貨款4516.6萬元,并拖欠員工工資和押金約1800萬元。
深圳警方25日向記者證實,包括財務總監、董事長在內的東道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已被警方控制。
記者26日從深圳市政府新聞辦獲悉,深圳市社會保障部門決定根據《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欠薪保障條例》規定,對員工欠薪進行登記核實后,從27日起先行墊付東道物流公司拖欠的深圳地區員工工資。
挪用資金,放大風險
有關人士認為,東道公司的倒閉,暴露了快遞行業一定程度存在的“門檻低、快速發展-低價競爭-低成本擴張-資金缺乏監管”等缺陷。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說,從代收貨款到交付貨主,資金會在快遞公司賬上停留一段時間。如果監管不到位,快遞公司就可能挪用客戶的資金,用于其他用途,這是非常危險的。
據了解,我國的物流行業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郵政;第二個層次是聯邦、敦豪等跨國公司;第三個層次是民營物流公司。民營物流公司數量多、規模小,在國內外快遞巨頭的夾縫中生存,低價競爭是他們最主要的競爭手段。
工商部門的數據顯示,在深圳電子商業街華強北,2007年底已擁有通信及電子專業市場39家,周邊聚集的與手機相關的企業超過1000家,從業人員達20萬人。
林江說,快遞行業在珠三角擁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這一地區加工制造業企業眾多,企業接訂單往往是固定價格的,因此一些企業有“能省一塊就一塊”的心理,追求價格更低,只有發生債務危機時問題才會顯現。
記者在深圳華強北電子都會、新亞洲電子等市場周邊看到,這里快遞公司林立,走上100米就有五六家,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到達地點、收費標準等。為了搶生意,很多快遞公司干脆將車輛開到電子市場門口攬收快件。
“很多華強北的商戶都有東道公司的貨單。”客戶謝金花說,她跟東道公司合作過很多年,付款都很及時,完全沒想到它會倒閉。在被問到為何不到郵政公司托運東西時,謝金花說,郵政公司的收費貴,一件東西郵政要20元,而東道公司只要5元。
深圳社科院城市營運中心主任高海燕說,這些中介公司開設的門店越多,吸納的客戶款項越多,因而挪用資金的機會越多,一旦公司倒閉或者高管攜款逃跑,必然引發社會風險。 (據新華社)
深圳東道物流有限公司(DDS快遞)近日突然倒閉,不僅引發珠三角多個城市員工和客戶討薪追債,而且波及快遞(特指小件遞送)行業,導致類似的快遞公司信譽受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遞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加強監管。”廣東省快遞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吳欣認為,快遞行業在我國興起還不到10年時間,絕大多數本土快遞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弱,在如今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有形之手”必須發揮更多作用。
廣東省郵政管理局綜合處副處長匡莉莎告訴記者,郵政法及其配套法規《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有一年的寬限期,2010年10月1日快遞行業才開始有自己的市場準入門檻,包括企業法人條件、注冊資本數量和員工從業資格等。“在這個寬限期內,東道公司出事了,可能其他一些快遞公司也潛藏類似的問題。”
林江等專家認為,為了避免下一個東道公司的出現,應從幾方面加強對快遞行業的引導和監管。
首先,要加強對惡性競爭的監管。林江說,對于數量眾多的快遞中小企業,應加強行業協會的引導和業內規范作用。建議確定一個行業價格,避免惡性競爭,實現行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要加快對快遞公司的資金監管。專家建議,提高行業門檻,如資本金定在20萬元或者更多,比如說100萬元。而且要對會計處理上作出相關規定,不得挪用資本金。
第三,要建立破產保護機制。政府救助行為要慎重,應加強風險引導。林江認為,在倒閉事件未發生的時候,不少人“貪便宜”只看中價格;如果政府在事件中承擔了所有責任,會讓這些人覺得有政府兜底。建議借鑒國外做法,企業可向主管部門提出破產保護,在保護期限內由專業會計師事務所代替政府行使接管權,進行清產核資,在此期間盡量讓企業繼續運作,給企業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