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央視新聞主播趙普以朱雀門小區業主身份,起訴開發商逾期212天交付房產證,要求開發商支付15萬元違約金,此案一審敗訴,趙普上訴后再敗訴。趙普坦言“被侵權時啞火就是偽君子”并希望大家能夠重視維權。
趙普談維權心得。
新京報12月16日報道 要理性維權,不要讓情緒牽著你走,要注重事實,要講道理。第二是學一些法律常識,讓自己成為合格公民。不能做法盲。所有人都能發聲,要保證你的每一次吶喊都是負責的、有質量的,而不是扯著脖子泄憤。———趙普
趙普 39歲,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新聞主播,居住于西城區朱雀門小區。
年度標志性事件:今年8月份,央視新聞主播趙普以朱雀門小區業主身份,起訴開發商逾期212天交付房產證,要求開發商支付15萬元違約金,此案一審敗訴,趙普上訴后再敗訴。去年,趙普起訴小區物業,要求物業對公共收益進行公示。趙普的維權行為,讓小區其他業主開始關注自身權益問題。
因為與小區物業和開發商的三場官司,有人說趙普是一個較真的人。
趙普不同意這個說法。
“我是一個認真的人”,他說,較真是不分大小,而認真是評價一個人對事情的投入狀態。“我只看中有普遍價值,能對更多人產生影響作用的事情(去做),而不僅僅是個人的事”。
承認草根背景
1971年出生的趙普,曾經的生活并不如他在電視上看起來那么光鮮亮麗。
他在安徽農村長大。
網上說他曾經當過兵,擺過地攤,扒過火車,下崗多回。
“這都是真的”,趙普說,正是這些豐富的從業經歷和生活閱歷,讓他看待事物并不是簡單的是與非,好與對。部隊生活讓他的性格中帶有嫉惡如仇、快人快語的特點。這些經歷,常使他成為“出頭鳥”。
“但有時會顯得簡單粗率,由于太過直接別人接受不了,有好也有壞”,他坦言說。
維權的進步
趙普起訴開發商支付房產證滯納違約金的官司敗訴后,仍有數十位業主,為了維權,也以同一理由起訴開發商,無一勝訴。
不過,在趙普看來,這已是維權的進步。“喚醒權利意識,比做一件具體的事重要得多。”
朱雀門小區維權意識的啟蒙,還要追溯到趙普起訴物業公示公共收益一案。
“要沒這場官司,我們根本不知道小區有幾十萬的公共收益,屬于我們全體業主”,小區居民說。而且在官司之后,小區的物業服務有了變化,換了保安隊伍,安保力量加強了,綠樹補植了不少。
小區的物業客服部王經理說,通過與趙普的兩場官司,反而讓物業與業主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
鄰里交流頻繁
現在,趙普與鄰里的交流,比打官司以前要頻繁了一些,但仍然僅限于遛彎時碰面聊天這種非組織形式,鄰居會跟他討論小區停車位問題,小區電梯運營問題等等。
“但是因為沒有一個業主大會及業委會這樣的平臺,我們對小區公共事務的管理能力就很低下”,趙普說,搭建這樣的平臺,應該是有關部門的核心工作之一。
■ 面對面
曾有個別領導讓我不要高調
●對話人:趙普
談起被起訴,談起高調維權,趙普滔滔不絕。
“被起訴”是我希望的
新京報:起訴開發商,是你入住朱雀門小區不到兩年內的第三場官司,第一場是,你是被物業起訴拒繳物業費,這是怎么回事?
趙普:2008年底,物業來催繳物業費,這個錢要給,但有幾個問題需要你解決,比如小區保安問題、綠化問題、保潔問題,我提出的最致命問題是:小區共有產權的公共收益。他們尷尬了,這些問題我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我手里的砝碼不多,就以暫拒交物業費這一手段,來逼他跟我對話。應訴很簡單,欠了物業費,你就得交,當庭就解決了,在欠物業費的官司結束后,我立即提出反訴,要求公示公共收益。
新京報:你被起訴,感到意外嗎?
趙普:這是我最希望發生的,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是最理性的選擇。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無形的,是他不打官司,也不告訴你下一步怎么做。
價值不止趙普本身
新京報:一些小區業主為維權而遭受打擊報復,你公開和物業叫板,起初猶豫過嗎?
趙普:官司發生后,很多人擔心我說,趙普你麻煩了,小心物業堵你鑰匙眼,潑糞,有小孩搞不好被嚇唬。我對他們說,不會,一個在矛盾剛剛發生時,就選擇打官司的物業,是有法律意識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幸運的。
最糟糕的,是那些沒有法律意識,用最原始最粗暴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物業公司,甚至有合法身份的業委會主任被打,鬧得很多人沒法維權,沒有膽量去維權。
新京報: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像你這樣的公開平臺去維權。
趙普:從個體角度來講這也是我作為公眾人物的優勢之一,我有言論的能力,能引起關注。但變成公眾事件后,價值就不止趙普本身,會變成更多的人可以參照的一個案例,從這當中,學習應該如何去維權。也許維權過程并不完美,但正因為這些問題,今后再去維權時,就有了參考,會比無頭蒼蠅好很多。
不想當帶頭大哥
新京報:當時欠繳物業費的不僅僅是你,物業為什么起訴你?
趙普:老話說擒賊先擒王,物業可能以為我是帶頭大哥。
新京報:小區業主也很希望你能帶他們去維權,認為你是帶頭大哥。
趙普:我不是帶頭大哥。首先,自己的問題需要自己去維護,沒有誰替你主張什么,自己權益不能交由別人去維護。第二條,“代表”二字不是隨便提的,誰授權你的,什么組織什么形式,大家舉手了嗎,舉手過半數了嗎?我要強調的就是真要“代表”,程序也得正當。你趙普憑什么代表你的鄰居呢。
新京報:但對于普通業主來說,沒有像你這樣的一個公開平臺來維權,來獲得關注。他們怎么辦?
趙普:所以關于小區自治,權利平臺很重要,沒有業主大會及其業委會,你就沒有和物業和開發商對話的平臺和工具。一個人維權是單薄的,一定要形成一個組織平臺。但現實是,達成這個組織平臺很難。
新京報:難在哪里?
趙普:分析原因,有政府推動不利,有社會發育不全,個人維權意識、能力不夠等很多原因,造成我們目前沒有這個平臺,所以就常會發生令人遺憾的事。
被侵權時啞火就是偽君子
新京報:你打官司的事,單位領導有沒有提出意見?
趙普:曾經有個別領導跟我打招呼,希望我低調,不要再打官司,我當時給他回話就是,要么我是法盲,要么您是法盲。
作為個體,不管你是哪一級組織的,也不論你從事什么工作,你都得依法辦事。維權也不例外。如果僅僅因為你是一個公眾人物,在某個特殊單位工作,擔心所謂負面影響,就對侵權視而不見,我覺得不僅愚蠢,而且是典型的言行不一。坐在主播室里大說、特說什么公平正義,當真遭遇侵權時就啞火了,那簡直就是偽君子。
新京報:相信你也看到了,網上關于你高調起訴物業和開發商的事情,有一些負面評論,說你是(還沒說完)……
趙普:(說我)炒作!很可笑,很悲哀。很多人現在莫名浮躁。他們往往對一個問題沒有自己的判斷,只是簡單地從眾跟風。只要是公共人物的公共事件,第一個反應就是,他在炒作。這非常糟糕。
我們的價值判斷有問題,要么一元要么二元。而在黑和白之間,還有層次豐富的灰色呢?如果你有興趣,可對事件和事件中的人做豐富的考察,這在互聯網時代是很容易的事。要知道,盲從久了人就會麻木。
我們要做這樣的改善,讓精英出來推動,讓“沉默的大多數”學會并習慣獨立思考。
■ 大家問
當然可以為小區做貢獻
我可以成為業委會一員
Q王先生(朱雀門物業公司客服部經理):趙普,你是一個公眾人物,除了維權之外,能不能為小區做些其他貢獻,宣傳小區,幫助小區獲評北京的優秀社區,為小區產業的增值保值方面做些貢獻?
A趙普:當然可以,這是應該的,公眾人物有傳播影響力,資訊又豐富,對小區文化或制度建設能夠發揮作用。但是所有的個體作為都非常有限。尤其現階段沒有業委會。所以籌備業主委員會是為小區建設的第一步,組織平臺建好了,才能更好發揮個人作用。
我可以成為業委會一員
Q于先生(朱雀門小區業主):趙普,你是社區里的熱心人,為大家維權,我支持你。你可不可以一直這么熱心下去。如果小區成立業委會,你愿不愿意擔任業委會主任?
A趙普:我還是會提出一系列問題,讓物業回答,如果不給我回答,我一樣會起訴。
至于業委會主任,我不會擔任。因為一個正常小區的維權推動,社區建設不能依賴于某個公眾人物,這是非常規的。
重點是對物業公司并不公平。你有影響力,有行動力,而物業公司在與由你領銜的平臺對話的時候,會有壓力,不利于社區和諧安定,最好是由有熱心、有時間、有能力的人去做,我可以成為業委會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