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漏診造成嬰兒缺陷
醫院擔責被判賠償十萬
本報訊 產前多次孕檢顯示胎兒一切正常,結果分娩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的嬰兒,郭某夫婦為此將醫院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精神損害賠償金、撫養費等共計47萬余元。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由于醫院產前漏診、孕檢過于簡單,其過失行為致使郭某夫婦喪失了選擇是否讓患有先天脊柱裂胎兒出生的機會,醫院承擔完全責任,賠償郭某損失共計10萬元。
法院審理查明,2006年4月,郭某懷孕,分別于孕14周、28周、33周、38周到房山某醫院對胎兒唐氏綜合征和開放性神經管缺陷進行篩查。2007年1月,郭某在該醫院分娩產出嬰兒,該嬰兒經診斷患有先天性脊柱裂。
2008年4月,北京醫學會作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專家分析意見指出,先天性脊柱裂是患兒自身所患疾病,與醫院的醫療行為無關。但是在給患兒之母郭某做產前檢查的過程中醫院存在以下過失:一是在郭某孕14周時,醫院未告知并進行唐氏綜合征篩查(唐篩),錯過了診斷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生化篩查的時機;二是每次B超檢查的項目和報告的內容均過于簡單。根據幾次B超顯示的羊水量以及患兒先天性脊柱裂的部位和脊膜膨出的大小判斷,產前有機會作出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的正確診斷。醫院的過失導致漏診了胎兒所患先天性脊柱裂,致使患方喪失了選擇是否讓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的胎兒出生的機會,醫院應對此負完全責任。結論:此病例不屬于醫療事故。
2009年1月,法大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作出法醫學鑒定意見書,該意見書內容與北京醫學會作出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基本一致,該意見書分析說明:為減少出生缺陷,經產婦及家屬同意院方要對胎兒唐氏綜合征和開放性神經管缺陷篩查。孕婦14周可以進行篩查,但醫院未告知也未進行此項目的篩查,導致錯過了篩查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生化的時機,醫院存在告知方面的缺陷。郭某在醫院產前一共進行4次B超檢查,但B超檢查的項目過于簡單,沒有篩查胎兒脊柱,不符合相關規范。鑒于嬰兒不足兩周歲,其運動肢體運動的發展尚不穩定,不符合殘疾評定的時機,建議待肢體運動趨于穩定后再進行殘疾評定。鑒定意見:醫院的產前檢查存在過失之處,由于該過失致使郭某夫婦喪失了選擇是否讓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胎兒出生的機會。
法院認為,國家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育齡婦女和產婦提供孕產期保健服務,公民享有母嬰保健的知情選擇權。法院采納兩份鑒定書意見,先天性脊柱裂是嬰兒自身所患疾病,其疾病與醫院的醫療行為無關,不屬于醫療事故。可是醫院在檢查過程中,未告知并進行唐氏綜合征篩查,錯過了診斷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生化篩查的時機,且每次B超檢查的項目和報告的內容均過于簡單,漏診了胎兒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致使郭某夫婦喪失了選擇是否讓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胎兒出生的機會,存在過失,醫院應對此負完全責任。
醫院的不作為行為侵害了郭某夫婦的其他人格利益,這種其他人格利益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人格權范疇。由于郭某夫婦與胎兒特定的血緣關系,胎兒的健康狀況是郭某夫婦精神利益的重要內容,不健康嬰兒的出生給郭某夫婦精神上造成的痛苦是顯而易見的,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醫院應對郭某賠償精神撫慰金。由于嬰兒具有先天性缺陷,比較一個健康子女的撫養,會有額外支付的費用,此費用法院酌定處理。最終法院判處醫院賠償郭某夫婦精神撫慰金、孕期檢查費、鑒定費、經濟賠償共計10萬元。
當事人說
郭某:醫院過錯致使無法實現選擇性妊娠
2006年4月,郭某懷孕,為保證母嬰健康,分別于孕14周、孕38周、孕40周到房山某醫院進行產前檢查,均被診斷為無異常。2007年1月,郭某在醫院分娩產出胎兒發現其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胎兒出生后,醫院明知其患疾病的危險性,仍然拒絕給予專業的護理,聽任其腰骶部的膨出物壁破裂,造成后續治療康復無望。
郭某進行孕期檢查的目的就是要確定胎兒是否存在發育異常的先天缺陷,以便盡早終止妊娠。如果醫生發現胎兒存在“先天性脊柱裂”缺陷并告知此情況,郭某沒有理由不聽醫生的建議,重新選擇生育一個健康的嬰兒。醫院的過錯致郭某無法實現選擇性妊娠,造成嚴重的精神損失和物質損失,要求房山某醫院賠償醫療費、鑒定費、精神損害賠償等共計47萬余元。
醫院:設備存在局限,漏洞不可避免
郭某之子出生時存在的神經管缺陷被認為是先天性脊柱裂,并不是醫院的B超產前檢查行為造成的。
郭某在醫院進行的超聲檢查屬常規產前超聲檢查,檢查設備存在技術方面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偽像和誤區。根據《北京市產前診斷與產前篩查工作規范》中對產前超聲篩查標準的規定,先天性脊柱裂的檢出率為80%,漏診率為20%,況且本院不是產前篩查機構,進行的超聲檢查僅屬于常規的超聲檢查,存在漏洞不可避免。
房山某醫院作為二級醫院,缺乏對患兒之病的治療及護理經驗,當時患兒顯性脊柱裂有包塊,隨時有破裂的可能,造成有生命危險,醫院建議其到市級醫院就診。次日,家屬抱患兒到兒童醫院就診。患兒返回醫院后,醫院對其膨出部分進行了局部護理,并建議其去市級醫院就診,家屬不同意,堅持在產科觀察。綜上,本病例不屬于醫療事故,鑒定費應由郭某等人自行負擔。
連線法官
不屬醫療事故但醫院有過失
本案承辦法官呂春華、趙寒青對記者說,案件爭議焦點有三:醫院的產前檢查過失與患兒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院產前檢查過失可能帶來的影響;患兒所患疾病的后續性相關費用問題及判后工作。
針對第一點,法院認為:根據北京醫學會和法大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的鑒定報告,可以確定患兒出生時存在的神經管缺陷是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并不是醫院進行B超等產前檢查行為造成的。醫院行為已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而是醫療過失,但醫院在告知方面和孕檢方面均存在缺陷,致使郭某夫婦喪失了選擇是否讓患有先天脊柱裂胎兒出生的機會。根據法學領域因果關系判斷的相關理論,患兒所患的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是根本原因,但作為因果關系鏈條中重要介入因素的孕檢,在應該檢查出胎兒患有此類先天缺陷,并履行結果義務的情況之下,由于醫院的工作過失致使郭某夫婦喪失了選擇胎兒出生與否的機會,從而導致患有先天缺陷的患兒出生,給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因此,醫院的過失雖與患兒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沒有因果關系,但與這個孩子的降生以及對其家人帶來的一系列后果有因果關系,應對此承擔與其責任相當的賠償義務。
針對第二點,醫院作為醫療保健機構,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為產婦提供孕產期保健服務的工作中存在未履行應盡的告知義務,造成唐氏綜合征漏查,錯過了診斷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生化篩查的時機。并且每次B超檢查的項目和報告的內容均過于簡單。由于該醫院的工作過失,致使郭某沒有實現其了解胎兒是否正常發育的目的。醫院的醫療行為不屬于醫療事故,但該醫院的醫療過失使郭某夫婦喪失了選擇是否讓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的胎兒出生的機會,其與我國為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所制定的法律、法規的宗旨相悖。該醫院的醫療過失不僅給家庭造成了痛苦,也給社會帶來了負擔,此并非法院的賠償判決所能彌補。醫院的醫療過失將使醫院蒙受經濟損失,聲譽上受到損害。醫院及相關醫療單位在產前診斷工作中應當汲取教訓,嚴格執行相應的操作規范,準確填寫各項記錄,同時加強崗位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避免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針對第三點,由于目前患兒年齡較小,不足2歲,現運動肢體運動尚不穩定,鑒定機構認為尚不符合殘疾評定的時機,待肢體運動趨于穩定后再進行殘疾評定。從雙方當事人利益考慮,患兒后續性相關費用不予認定,今后發生糾紛,當事人可另行主張權利。本案事實清楚,法庭在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下,追求審判結果的合情、合理、合法,而且借助審判工作向雙方當事人進行法律宣傳、幫助,踐行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一體化機制,建立案件的審理聯動體系,并實現審判工作的延伸職能。在與醫院協調之后,法院通知雙方當事人收到判決書后,及時予以執行。該醫患糾紛的順利解決,維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對醫療主管部門對孕檢工作的監督與指導給予了警示。
新聞背景
我國每年新增畸形兒達百萬
沒有人不希望新生的孩子是健康的天使,可是權威機構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畸形兒出生率有所上升,中國每年新增加先天畸形兒童達80~120萬。眾多無辜的天使折翼于優生優育的第一道防線。畸形兒的出生不僅給家庭背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成了父母心中永遠的痛。
有關專家認為,我國畸形兒出生率的上升與父母健康意識缺乏有很大關系。因此,普及宣傳孕期保健知識和了解畸形兒發生的原因與預防是十分關鍵的。
新生兒先天畸形大多與病毒感染、藥物、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通過孕前檢查,大部分胎兒畸形是可以避免的。據專業人士介紹,懷孕16-24周進行超聲檢查,70%-80%的胎兒畸形可以被查出來,20%通過對羊水、基因等實驗室化驗也可以篩查出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胎位、羊水、機器等各方面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畸形胎兒都能查出來。
要避免生育畸形兒,就要從畸形兒產生根源的內因與外因著手。外因主要來自環境影響。孕早期過量接受放射性物質有可能導致畸形兒的產生,因此孕早期盡可能不做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否則有引起先天性心臟缺陷、小頭畸形、死胎等危險。同時,孕早期使用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可引起胎兒性別的變化及其他畸形。孕婦連續用鏈霉素可致新生兒耳聾。此外,四環素、激素類的藥物都有致畸的報道,所以妊娠期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不僅如此,準父母長期大量飲酒、吸煙,都有可能產生死胎、低體重兒、智力低下兒等情況。同時,孕婦病毒感染也是導致畸形兒的原因之一,常見的是孕早期母親患流感、風疹、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可使胎兒患小頭畸形及腦積水、腦鈣化等組織或器官畸形。
畸形兒產生的內因主要來自遺傳因素,這是由來自父母親的遺傳物質的異常而造成的。人體內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通常染色體是穩定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如放射線、藥物、疾病,被污染的水、空氣等),染色體的數目、結構可發生異常,而染色體上的一個或多個基因(決定遺傳性狀的功能單位)發生了突變,則可造成畸胎。
新聞鏈接
孕檢未發現胎兒無左臂 醫院被判賠償15萬
張某產前7次去北大醫院檢查,都顯示胎兒正常,但她產下的男嬰卻沒有整條左臂。張某認為,醫院未進行科學查診,侵犯了她的知情權和選擇生育權,因此訴至法院。2008年7月10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判決北大醫院賠償15萬元。
張某說,她曾有過不明流產,因此格外重視產前診斷,特意選擇了著名的北大醫院定期作產前檢查。前后共做了7次B超檢查,醫生都說很正常。2006年7月7日,張某生下嬰兒,卻發現孩子缺失整條左臂。張某認為,胎兒四肢在B超檢查范圍內,應該很容易查出來,因此將醫院訴至法院,索賠112萬元。
庭審時,北大醫院稱胎兒缺失左臂是先天性的,并且檢查項目并不要求對上肢長骨進行檢查,因此不愿賠償。
法院審理后認為,張某曾中止妊娠4次,且有原因不明的2次胎停育史,都明確記載在病歷中。醫院忽視了她的既往病史,漏檢胎兒四肢長骨,違反了相應規范。漏檢后出具的報告不能如實反映胎兒的發育,造成張某的知情權和生育選擇權沒有得到保證。考慮檢查可能出現的誤差,法院確定醫院按95%的責任賠償張某的相關損失。另外,嬰兒的殘疾屬先天性,殘疾狀況和醫院診療行為無關聯性,因此酌情降低了部分賠償額。據此,法院判決北大醫院賠償張某15萬元。
孕檢異常生出腦畸兒 醫院服務不完善賠5萬
多次孕檢顯示胎兒腦部發育可能異常,陳某仍抱著僥幸心理生下了孩子。結果孩子一出生就被診斷為大腦發育畸形,且終生不能治愈。陳某為此將醫院告上法院,索賠50萬元。由于醫學上規定,在孕檢不能作出明確診斷的情況下,醫方不能提出終止妊娠的建議,法院最終認定醫院未失職。
陳某懷孕后,在江蘇省南京市某醫院建立了孕產婦保健手冊,2007年4月,陳某到該院例行檢查,醫生懷疑胎兒胼胝體發育不全,建議復檢。5月,陳某復檢結果仍顯示異常,但無法確認胎兒是不是大腦發育畸形,醫生建議再做核磁共振和臍血染色體檢查,以便確診。后陳某到另一家醫院做了核磁共振檢查,醫院仍不能確診。5月22日,陳某又做了染色體檢查。21天后,染色體檢查結果還沒出來,陳某就生產了。孩子一出生,就被診斷為大腦發育畸形,陳某傷心之余,將醫院告上南京市白下區人民法院,索賠50萬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醫院在診療過程中并無過錯,也基本履行了告知義務,沒有侵犯陳某的知情權,陳某應當自行判斷風險,自行做出決定,自行承擔后果。但醫院作為三級甲等醫院,服務質量理應高于一般醫院,在孕檢存在風險但不能確診的情況下,應以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對陳某進行告知,并加深陳某對此的認識。但該院的服務質量不高,在病歷的書寫上、告知的方式上均有不完善之處,沒能引起陳某的足夠重視,增加了陳某不能及時作出判斷的可能性,最終導致悲劇發生。據此,法院判處醫院賠償精神撫慰金5萬元。
孕檢正常女嬰出生畸形 告醫院獲賠15萬
張某在深圳一家醫院孕前檢查時獲知胎兒沒有異常,可生出來后卻發現嬰兒左手指先天性殘缺,遂將醫院告上法庭,索賠33萬元。
張某說,醫院在印制的廣告中宣稱,“全息數碼彩超”是全球影像醫師最推崇的實時數字化全息成像設備,具有成像清晰,診斷準確的特點,該設備可以為孕期的準媽媽檢查胎兒發育情況,確保優生優育。看到宣傳,張某就到該院做了一次“全息數碼彩超”檢查。醫院在檢查報告單上寫明:“中孕、單胎、胎兒存活”。不久張某產下一女嬰,卻發現女嬰左手指先天性殘缺,張某認為醫院侵害了她的知情權,請求法院判令醫院支付其女兒的殘疾生活補助費、精神損失費33萬元。
庭審中,深圳市醫學會對醫院彩超影像和制作的照片進行了復核,發現胎兒左手三維影像確實顯示有異常,與患兒目前左手的畸形情況相符。醫學會鑒定結論認為:該院在患者提供其有胎兒先天性疾病的家族史情況下,未引起特別重視,未建議患者做進一步檢查;彩超檢查報告描述過于簡單;也未告知產前孕婦進行彩超檢查的適應征、局限性等。醫院的彩超檢查未能提示胎兒左手指殘缺的可能性,對張某是否選擇終止妊娠有一定影響,但不構成醫療事故,同時深圳市司法鑒定專家委員會對女嬰的傷殘情況進行鑒定后,認為其構成7級傷殘。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雖然本案經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并不能否定醫院侵害張某知情權的事實,因此判令醫院承擔60%的民事賠償責任,賠償張某各項損失15萬元。